印度現為全球最大學名藥的產地,但也已變成偽藥與次等藥品的製造中心。許多偽藥的包裝精美,外面還印有如葛蘭素史克、輝瑞與諾華等大藥廠的字樣,讓難辨真偽的印度消費者買下、或再賣到非洲及中南美洲等開發中國家。
專家表示,全球偽藥產業價值高達九百億美元,每年不但導致近百萬人死亡,更造成抗藥性日益增加。
《華盛頓郵報》報導,印度政府表示全國生產的藥品中,約有百分之零點四是假藥,不合格藥品則約占百分之八。不過,非官方估計的假藥恐怕在百分之十二到二十五之間。官員表示,偽藥產業已經損及印度蓬勃發展的製藥工業及其外銷藥品。
賞罰並重 效用不大
為打擊偽藥交易,印度衛生部改採嚴刑峻法與獎勵雙管齊下策略,檢舉偽藥集團者可得五萬五千美元的獎金,被查獲製造並販售偽藥者,最重可被判處無期徒刑。當局逮捕的嫌犯人數也從二○○六年的十二人,增加為去年的一百四十七人,並查扣了價值六百五十萬美元的假藥。
但是,據專門協助警方調查偽藥集團的私人偵探指出,警方很難真正動搖偽藥集團運作,因為每查獲一個集團,別處就會再冒出兩個集團,而且法院很少將嫌犯定罪。
偽藥集團的犯罪伎倆包括更改藥品到期日標籤、在藥瓶裡灌水、在熱門原廠藥的包裝裡只裝進少量的藥品成分,或把粉筆灰裝進藥包裡。
危害公安 破壞形象
各大藥廠多年來早已在藥品外包裝上使用各種防偽標籤,但現在連這些防偽標籤在印度也可以被仿造。但印度藥廠多選擇息事寧人,以免影響公司商譽與消費者信心。
除危害公眾安全外,印度官員更擔心偽藥案件會嚴重破壞印度的形象。斯里蘭卡去年就因此下令禁止自四家印度藥廠進口藥品。
今年六月,奈及利亞機場官員查獲一批「完全沒有藥品成分」的假抗生素,是由一家中國公司經法蘭克福運至奈國,包裝上寫「印度製造」。去年奈國也有類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