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專產西方藥品的「廉價山寨品」、再賣給開發中國家而聲名狼藉的印度製藥業,如今已累積相當豐富而紮實的基本功,再加上印度政府近來強化專利法,西方知名藥廠又承受成本壓力,印度製藥業開始在全球扮演更主流的角色。
據《紐約時報》報導,印度製藥業今年可望成長百分之十三,總額略超過兩百四十億美元。雖然曾經出現品管問題,但卻因消費者對另一廉價藥品製造大國—中國愈來愈不放心而受益。
精密藥品 有能力產
不只是印度藥廠對自己有信心,分析師、研究機構與諮詢顧問也一直發表類似預測結果。
清奈佛洛斯特/蘇利文諮詢公司的分析師山迪庫瑪表示,印度藥廠「可以提供的東西許多,而且享有極大的成本優勢」。
她說,中國藥廠目前尚未具備生產精密藥品的技術能力,「若要生產阿斯匹靈之類比較簡單的藥品,就會去中國」。
一些大藥廠更相繼主動前來接觸。日本第一三共公司前年買進全印最大藥廠蘭巴克斯藥廠(Ranbaxy)的股份,從此掀起外國藥廠進軍印度的熱潮。
去年案例不少,包括葛蘭素史克藥廠與芮迪藥廠(Dr. Reddy's)締結夥伴關係;輝瑞藥廠與柯拉里斯生命科學公司(Claris Lifesciences)結盟;賽諾菲安萬特藥廠取得山沙生技公司(Shantha Biotechnics)的控制權。
薪資低廉 大省成本
皮拉馬爾保健藥廠(Piramal Healthcare)今年以三十七億美元的價格,把學名藥部門賣給亞培藥廠,則是最新的併購及合資案例之一。
印度製藥業的下一波機會,可能來自製藥流程的更精密部位,包括為全球知名大藥廠進行研發—甚至是專利藥品。
皮拉馬爾保健藥廠董事長皮拉馬爾預測:「在印度,我們可以用比西方國家低很多的成本,解決專利藥品研發的問題。」
他又說,主要由於「薪資較低」之故,如果大藥廠每年開發一種新藥的成本介於十億到十五億美元之間,「我們只要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辦到」。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顧問公司法瑪服務網(Pharma Services Network)為西方國家的製藥廠安排印度藥廠的參訪行程,執行長伍雷爾也指出:「印度確實擁有許多成本低很多的優秀人才。」
品管問題 蒙上陰影
據印度政府統計,印度製藥業上一會計年度出口的藥品及相關服務總額,約三千八百四十億盧比(八十三億美元),比前一年度增加四分之一。不過,最近卻因為「品管問題」而蒙上陰影。
近年來,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多次指控蘭巴克斯藥廠生產違規,今年二月更下令對該公司的全球生產作業進行審查。
五月,在被投訴藥瓶內出現白色沉澱物之後,賽諾菲安萬特藥廠召回山沙生技所生產交給世衛組織使用的疫苗。六月,被發現部分靜脈注射藥袋有不明漂浮物後,輝瑞藥廠也召回柯拉里斯生命科學生產、並在美國販售的藥品。
此外,智慧財產權也是一個問題。印度政府已經加強專利法,然而印度與外國藥廠仍然在全球各地打數十場智財權官司。而且大型藥廠也發現,想在印度保護它們的智財權仍然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