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在今年底公布的教育白皮書中,訂出免費教科書實施期程與補助方式,目前先從藝能、活動科目推動,因配合回收政策,不必每年都買新課本,所需經費不多。
筆者認為,回收措施恐知易行難,因為台灣的教科書大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只要課綱一改、內容要考,家長就掏錢買,要推動回收教科書,有實際的難度。
美、加、日、澳等國能提供免費國中小教科書,原因在於課綱內容沒有太大變化,而且課本內容並非用以考試;反觀國內,書商以「升學」為由年年改版教科書,讓學校及家長不得不跟著改版,其實,大多數家長與教師都知道,每年新課本的內容變動不大,例如國文課本的不同版本,除選課略有差異,有時只是順序調整,至於數理科目更不可能有大幅度變動或差異,因此,書商將改版的「苦衷」推到教育當局,是卸責之詞。
日前鄰居清出兩人份的國高中三年教科書及參考書,堆起來超過兩個高中生身高,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家長就不會花幾萬元買,全台用過就丟的教科書,得砍掉多少樹?不僅不環保,更不節能減碳。
筆者以為,除非規定教科書採用部訂本,或訂定統一課綱,否則教育部推動回收教科書重複使用機制,會遇到阻礙。
劉晨(中縣太平/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