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太空大使? 聯合國:想太多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10.10.03
511觀看次
字級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正式造訪地球,地球人將派誰來招待他們呢?日前英國媒體傳出,聯合國將任命馬來西亞女天文物理學家,出任人類第一位「太空大使」,讓大馬全國上下歡欣鼓舞。不過,隔天聯合國隨即否認此一說法,讓各大媒體擺了一個大烏龍。

大馬博士 欣賞點子

這位知名度不高的天文物理學者瑪絲蘭‧奧斯曼(Mazlan Othman)受訪時表示,儘管她喜歡「太空大使」的主意,但這份工作並不存在。

今年五十八歲的她,不但擁有天文物理學博士學位,也是聯合國鮮為人知的單位「外太空事務處」(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UNOOSA)主任。

奧斯曼曾表示,美國太空總署的克卜勒探測器,近來在太陽以外的十五萬顆恆星周遭發現數百個行星,而銀河至少有千億顆恆星,預料未來還將有更多發現,大大提高了發現外星生物的可能性,人類在將來也許會接收到外星生物的信號。

多國媒體 大擺烏龍

英國各大媒體全面報導之後,消息傳遍全球,中國、美國和澳洲等多國媒體都引述報導。馬來西亞媒體更興奮,多家中文報紙都在頭版大幅報導。

報導指出,聯合國的科學諮詢委員會先討論讓外太空事務處成為與外星人協調組織的提案,一旦獲得通過,即會送交聯合國大會辯論。換句話說,外太空事務處未來將成為電影《MIB星際戰警》中負責與外星人接觸的那個神祕機關。

霍金警告 來者不善

外太空事務處是聯合國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個部門,由奧斯曼領軍,編制有二十七名職員。根據聯合國大會職責畫分,該單位的使命是促進國際合作以和平利用外太空,並加強太空科技的應用。

今年四月,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警告,駕「超大星艦」抵達的外星人恐怕來者不善,只想將地球「殖民化」,掠奪資源,因此霍金呼籲人類不要主動尋求接觸外星人。

據報導,人類與外星人的首次接觸可能透過無線電或光訊,就算真有外星人抵達,應該是微生物而非高智慧外星人,即使如此,仍將對人類文化造成巨大衝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