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特教老師最慈愛、最溫柔?士林國小的特教老師黃秀美就強調:「該堅持就得堅持,有時候不能心軟。」黃秀美的「脾氣」,人盡皆知,家長和身心障礙兒都不敢領教,雖然她脾氣不小,也不溺愛特教生,但沒有一個人不愛她,「她是一個為了學生,堅持不退休的好老師。」這就是她成功的秘訣。
打招呼有回應 也會感動落淚
「心意(孩童名),喝完開水我們就玩球囉!」黃秀美了解小朋友討厭喝白開水,但他們身體機能不佳,只適合喝開水,黃秀美就利用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明白,喝完水才能做喜歡的事;結果小朋友不僅身體調整得愈來愈好,還學會生活自理。
黃秀美說,注意不足過動症和重度精神障礙的孩子最難帶,孩子成長慢、有時半年只學會拿餐具、畢業了只能控制大小便,在外界眼中,老師的用心被認為是白費的,得不到孩子回饋、家長感恩,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使只是老師向孩子問好,孩子點個頭、輕聲回應,老師也會感動得掉淚,因為那便是最大的成就。
遊戲開心拍手
證明訓練有成
正因為成長慢,投入龐大心力磨出來的一丁點成就,才讓老師更加珍惜,「大家都知道教導他們不容易,甚至有家長放棄與他們對話,也從不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遇到難以達成的事,第一時間就替孩子做決定,否決任何可能。我卻不這麼認為,只要你相信他們做得到,他們就能辦到!」黃秀美說。
最讓黃秀美欣慰的一刻,是當學生玩遊戲時,開心的拍手,忘了自己需要被扶持,這表示訓練是成功的;看到他們成長,就忘了所有辛苦。
思考解決需求
是件快樂的事
曾經擔任一般教師十五年的她,也證實當特教老師是正確的,在這個領域,能走入每個學生的家庭,把體會到的教給父母,更能參與學生每個學習階段,彷彿她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她說,每天想著學生的需求,然後解決,是件非常快樂的事;她相信,孩子就像一本讀不完的書,要時時刻刻去挖掘。
「關愛而不要溺愛,了解而不是同情。」是她多年的特教心得。此外,她還深信「易子而教」才能觀察到孩子的潛能,但她與自己的孩子又是如何相處?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寒、暑假時,孩子都陪著媽媽,和學生玩在一起,與特教生沒有隔閡,黃秀美靦腆又自豪地說:「我與任何孩子都是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