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活小學堂】噗通! 是誰跳進了生態池

文/朱銘美術館 |2025.08.24
250觀看次
字級
猩紅蜻蜓 圖/朱銘美術館
長角蛉 圖/朱銘美術館
褐基蜻蜓 圖/朱銘美術館
生態池與朱銘〈人間系列〉作品 圖/朱銘美術館
池畔生態面貌多樣 圖/朱銘美術館
長斑擬燈蛾 圖/朱銘美術館
白痣廣翅蠟蟬 圖/朱銘美術館
台灣窗螢 圖/朱銘美術館
生態池與朱銘〈人間系列〉作品 圖/朱銘美術館
蛺蝶蛹 圖/朱銘美術館
生態池與落羽松林 圖/朱銘美術館
象鼻蟲 圖/朱銘美術館
粗鉤春蜓 圖/朱銘美術館

文/朱銘美術館

「噗通!是誰跳進了生態池?」是專為兒童打造的朱銘美術館生態教育場,結合水生植物專家朱清煌營造完成的生態池,規畫了不同的互動區,讓孩童透過繪畫與遊戲,認識及觀察關於生態池的植物、昆蟲、蛙類、鳥類及小型哺乳類。讓我們可以在參觀完展覽後,走進展場旁的生態棲地,體驗生態池的特有魅力,為孩子開啟親近的大自然及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在朱銘美術館裡的生態池有超過70種台灣原生種與特有種的水生植物,裡面有水生植物四大家族:挺水性水生植物、浮葉性水生植物、沉水性水生植物、漂浮性水生植物。種植不同的植物也會吸引不同的昆蟲來依附,水毛花是蜻蜓、豆娘的最愛,有了它,蜻蜓、豆娘就會常來拜訪。長穗木、龍船花是鳳蝶的蜜源植物,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事物在生態池發生。

一個永續的生態環境需要營造一個適合居住的空間,並且能提供生物躲藏、覓食、繁衍,這樣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生物願意定居下來,形成一個好的棲地。當然環境會隨時改變,所以也需要我們長期的調查研究,以適度的人為干擾來維持生態的平衡。

生態池有八大自主探索的空間,希望透過多元的角度,讓親子觀眾親近大自然。

草澤植物區:草本植物是小型動物繁殖和生活的地方,如果仔細看,也許會找到青蛙、蝴蝶和蜻蜓喔。

高桿植物區:高桿植物鄰近水邊,所以能用根抓住泥土減少被沖刷,其細長的莖,如同停機坪一樣穩固,吸引蜻蜓在上面晒太陽、交配和產卵。

水生植物區:水生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中的雜質,保持水質清澈。龐大的數量也能擋住陽光,並且讓蝌蚪、魚類和微生物穿梭其中閃避危險。

蜜源植物區:蜜源植物區的花是昆蟲的美味餐廳,提供豐富的花蜜,吸引蜜蜂、蝴蝶光臨。昆蟲吃飽後,就可以像快遞員一樣把花粉送到其他植物,幫助植物的生命延續。

林澤區:喬木或灌木可以提供躲藏和休息的地方,特別適合鳥類、松鼠等需要樹木的動物,也能吸引一些昆蟲在樹葉裡活動。

倒木鳥踏:利用枯木或倒下的樹幹,製造動物和昆蟲的活動空間。昆蟲鑽進枯木內的裂縫裡生活,鳥類也可以在這裡觀察環境。倒木鳥踏還能隨著時間慢慢分解不見,為土壤提供養分,滋養生態池。

跳石區及賞景步道:民眾可以踩在石頭上行走,一步步接近水面,避免踩踏附近的植物或驚擾動物,減少對生態池的破壞。而步道就像是一條小橋,讓我們輕輕地走進大自然的家,可以近距離觀察,又能讓動物和植物安心生活不被踩踏或干擾。

景觀池:朱銘爺爺在思考作品擺放位置時,常常想著要讓作品和周圍的環境互相搭配。早期的池塘和植物就像是舞台背景,它們幫助作品展現出更多美麗,也讓作品和大自然一起說故事,彷彿擁有了更多生氣和生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