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追求卓越 莫偏廢品格教育

本榮 |2010.09.21
1084觀看次
字級

媒體上周陸續報導世界大學的各項排名,由於各項排名使用的指標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順序,但筆者認為,過度重視排名,反而會忽視品格教育,使學生失去做人基本的價值。

政府這幾年砸下數以百億元經費補助頂尖大學,即使有學校進入百大,但培養的學生不見得比以前優秀,因此對學生品格教育還是不能偏廢。

大學生愈來愈不重視品格,像是校園內到處是菸蒂,最近撿到窮苦學妹的註冊費的學姊,竟要引用法律行使留置權,真是像老一輩人所說「讀冊都讀到咖蔗趴(台語發音,背上的意思)去了」。

其實社會仍存有傳統美德,有一名老阿嬤到市場買菜,看到一名年輕人拿錢時掉了好幾張千元大鈔,趕緊出聲提醒,但年輕人並未發現,就匆忙騎車離開了,老阿嬤把錢送到派出所,年輕人也來認領,掏出一千元要謝謝老阿嬤,警察好心告訴老阿嬤可以留置三成,但老阿嬤說「從小,父母親就教我們,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亂拿」,年輕人只好買些水果,但老阿嬤堅持不收,反而要謝謝警察,警察只好收下幾顆,老阿嬤才勉強接受,多麼溫馨啊!

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就是這麼善良,連沒讀過書的老阿嬤,都知道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取,但是大學生有時卻連基本的品德都沒有。

有一次我在溫哥華轉機,大女兒在候機的座位下撿到幾枚零錢,當時附近沒有人,因此只好把硬幣送到服務櫃台,服務人員稱讚了女兒一下,並請她把錢留下,但孩子堅持放下零錢,這樣的經歷相信她一輩子都會保有拾金不昧的美德。

政府與其花大筆納稅人的錢讓大學進入百大,但有多少世人會注意十名以外的學校?但若能培養爭氣的學生,在國際發光發熱,大家都會知道出身那所學校,何須花大錢?況且,良好的品格和善良的風俗,是社會得以永續安定的命脈,大學生如果都能保有善良的心,那麼大學定然卓越。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