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適應」是心智障礙者必須學習的一課,讓鄰居認識憨兒,不只能防走失,還能避免鄰居對他們的誤解而被欺負。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的愛育發展中心,有位二十二歲的自閉及智能障礙兒家豪,媽媽從小就帶他認識附近的店家,讓他們了解自閉症的特性。
中重度的自閉症比較難和人相處,說話沒有關聯性,甚至自言自語,他們最大的特性是「固著」,包括常堅持物品擺放的順序、習慣性的路程、步驟和堅持。
家豪是郭媽媽的第一胎,在全家的期待中出生,念了六年幼稚園,大班快要畢業才和媽媽說,園長都把他關到廁所裡;因為他坐不住,這是老師的誤解。
畢業後,郭媽媽不承認家豪有智能方面的問題,在小學入學第一天,其他家長就發現家豪的問題,因此反映,他若不轉學,全班就拒念,這是同學的誤解。
家豪從小就愛按人家電鈴,一般惡作劇的小孩按一次就跑,他則拚命按,天天被追打,但是固著性讓他學不乖,讓鄰居對他誤解。
長大後,就業不順利,家豪不知道什麼是偷懶,掃地一定要乾淨,叫他偷懶是不可能的,調動職務更無法接受,所以老闆對他有誤解。
郭媽媽開始擔心他未來的生活,於是聯絡基金會,接受訓練,現在家豪很多事情都知道怎麼處理,下課回家也會跟每個人打招呼。
媽媽感慨,如果小孩有問題,一定要帶他出門,讓人家知道小孩的情況,才不會被錯誤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