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每年提出不同方案,協助弱勢兒少與家庭度過生活難關,從早期的經濟補助到現在的脫貧專案,在發展方向上有重大突破,自救急至救窮,成果卓越。然而,並不是所有弱勢兒少都有這樣的「福利」,影響家扶方案改變和提供有限「脫貧機會」的關鍵就在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的經費援助。
家扶能提供給低收入戶和社會邊緣戶每月最高五千元生活補助,評估門檻如同貧窮線規定,考量的是最低生活支出。家扶基金會主任張伏杉說,公私部門審查,依據的標準固然相同,結果卻有明顯差異;在過去的社會救助法裡,特殊狀況如擁有無經濟價值的農田和不動產時,就無法補助,但私部門可以。
弱勢主動向基金會申請補助、里長轉介社福單位及公部門審查,這三種途徑是救助的主要管道,前兩者由社福團體接手,派社工員進行家訪評估後即可給予補助,雖然弱勢兒少在家扶補助後,解決了經濟難題,卻無法讓他們擺脫貧困,因此透過企業捐助,嘗試讓「成年大專生脫貧」列為新的發展方向。
家扶三項脫貧方案中,針對大專生的項目結合儲蓄和職涯規畫、公益服務,認為提供充裕就學或生活基金,建立青年對社會的回饋心,就能脫貧;家扶做法很正確,因青年回頭協助兒少自立的意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