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有百分之九十三的憨兒沒有能力進住安養機構,原因是父母不願意送養,以及機構沒有多餘空間收容,還有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但他們都比住進安養院的人還要面對更高的走失風險,儘管智障者家長總會和政府已針對沒有能力接受機構補助的家庭,做其他補救措施,但措施有用嗎?
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林惠芳表示,孩子走失,是家長最常碰到的問題,一般採取的措施是「戴防走失手鍊、防失建檔、指紋捺印」,卻仍無法有效迅速處理問題,因為這些方法都不積極。
另外家長最擔心的是,若被送到警察局,警員對他們不了解,把他們送進精神病院就麻煩了,畢竟精障和智障是不同的。
針對指紋捺印、防失建檔遭批不夠有用,刑事警察局指紋室組長王光全表示,刑事局有「指紋電腦」,容納一千三百萬筆指紋資料,一千一百萬筆屬於役男和罪犯,身心障礙者非常少數,原因是肯自願到警局建檔的家庭太少,所以,今年讓民眾自行上網下載捺印專用的指紋卡,自行保管,不論憨兒或老人走失,都可以提供給警局,迅速追蹤。
內政部社會司身心障礙者福利科編審黃秀玲指出,內政部推動身心障礙者的人身保護和指紋捺印,的確遭到阻礙,例如家長擔心隱私權受侵犯,或者不知道措施的優、缺點,推動並不順利;今年九月一日,內政部建製一套電腦系統,讓各縣市政府可以了解轄區有多少失蹤人口或需要幫助的人,讓資訊流通,希望能促憨兒家長辦理建檔。
行政院衛生署也是防走失社會安全網的一環。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技正陳秀玫說,衛生署過去針對走失老人,鼓勵民眾申請中興保全Mini Bond(GPS定位系統),現在中低收入戶和身心障礙者可免費使用,一般民眾則須負擔月租費九十九元,北、中、南部已進入測試實施範圍。
智總副主任曾雅倫表示,家長報案後,往往只被動地等待警局告知結果,但依據過去經驗,最有效的方式是媒體用跑馬燈或刊登的方式發送走失訊息,「對憨兒來說,失蹤尋求的黃金期只有一天,超過一天,尋得機率渺茫。」但家長反映,媒體多不願協助;若媒體不能幫,社福團體只能加強教育危險人物辨識、求助方法和安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