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瑣談】天發神讖碑

文與圖/陳俊光 |2010.09.16
2368觀看次
字級

三國時期末代的吳國,出現一種奇特文字,書體怪異,非篆非隸,既無師承又無來歷。碑文詭祕難曉,怪力亂神如同天書,因此文雅之士斥為「妖書」。書寫這塊碑文的人到底是誰,至今仍然是謎。

西元二七六年,吳國孫皓將年號改為天璽。是年,江寧(今南京)突然出現「天降神讖文」,吳國人以為天降祥瑞,將這段神讖文鐫刻於一塊巨大的矮圓幢形石上,立於天禧寺,後世稱為〈天發神讖碑〉,又名〈天璽紀功碑〉。這篇「天降神讖」並沒有帶給吳國好運,四年之後就被東晉滅除。

歷史評東吳孫皓是個暴君,吳國的臣子,整日在皇帝的暴虐下茍活,刑罰的殘忍程度是前所未見,群臣懾於他的酷刑,自是敢怒不敢言。

孫皓的殘暴與無能,最終導致國家崩裂。晉國見機,遣王浚率領水軍沿江東而下,一舉平定昏黑的吳國。

後來唐朝詩人劉禹錫沿江東下時,恰好途經西塞山(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便即景抒懷,寫下「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這千古名句,就是晉滅吳的事。

吳國於天璽元年所立的〈天發神讖碑〉是書法的別體,在書法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先例,後無繼者。

此碑下筆多呈方棱,如刀斬斧截,氣勢雄健奇恣;收筆尖銳,如利劍長戈,險拔俊偉。清代金石家張叔未說:「吳《天璽紀功碑》雄奇變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