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有本很另類的社區刊物《O'rip》,刊名是阿美族語「生活」的意思。《O'rip》工作團隊以細膩、挑剔與別具品味的觀點,彷彿開闢了一條祕徑,帶讀者到花蓮,一個充滿人文思維,質樸美感的美麗鄉土,征服了不少讀者。總統夫人周美青也是粉絲,有次總統到花蓮視察,還臨時安排了一個行程,到《O'rip》參觀,為夫人填寫訂戶資料,大大振奮了這個小小雜誌社的士氣。
主編玉萍在台北出版界資歷完整,企畫過相當多文藝活動,嫁到花蓮後成為「帶子郎」。她的「文字大夢」沒有因為在鄉下而停歇,她邀約了一批精采的文字和影像工作者,一起帶領讀者走進奇萊山的呼吸,沾染太平洋的色彩,以及貼近花蓮街道靈魂。同時,藉由一本雜誌道出何以有那麼多人駐留後山?有那些人來花蓮實現各式各樣的夢想?
和《O'rip》合作,把花蓮數位機會中心的實況報導出來,這個點子讓玉萍相當興奮,因為能夠同時深入十二個偏鄉,認識更多生活在花蓮土地上的精采人物,確實是相當難得的機會,於是玉萍便答應製作一本DOC專刊,既介紹動人的故事,也提出不少值得改進的現象。
專刊完成後,玉萍就再也沒有離開DOC了。
她幫忙電腦教室募集二手書,協助營隊活動擔任講座,甚至我們提出能不能到各個社區上「文字行銷」課程,她也一口答應。
玉萍用有魔力的文字,和社區的產業和志工一起發想,怎樣讓讀者或消費者產生認同感?親切、誠實的文字當然重要,她也毫不藏私分享了兩個祕訣:一個就是用具有感染力和具有個人特色的話,說出打動讀者的話:另一個就是找出故事的主角,發揮角色的特點,說出精采的故事。
玉萍有次想請一位建築學專家到花蓮辦系列講座,在沒有政府或私人補助的狀況下,她必須要收學費,演講可能辦成嗎?於是她寫了一則文案,通過電子郵件寄給讀者:現在是凌晨四點,我家二枚臭小子(我的兒子)與我家苦力金主(我的先生)正熟睡著,我坐在電腦前很期待與你介紹,我曾在台北誠品講堂經驗過的美好課程……這系列現代建築講座曾在台北的誠品講堂造成爆滿的盛況,講師在威尼斯九年的建築學習醞釀出的細膩美感與專業,參加過這次講座、你去國外旅行可以更細膩的觀賞現代建築的美……
結果四堂課要收一四○○元的「不可能任務」,居然在花蓮實現了,而且求知若渴的花蓮聽眾,深深感動了演講者,完全是透過具有感染力的文字,爭取到消費者的認同。
玉萍更是用故事行銷社區的專家,特別是打造角色上,很有創意。她叫自己「帶子郎」,有次她的兩個孩子發燒,於是在電子報上就戲稱他們是「熱水瓶」。發完電子報,她趕去璞石辦的演唱會現場,就有讀者關心地問道 :「你家熱水瓶好一點沒有……。」
玉萍有溫度的文字不斷在網路上傳布,那是她練達的人情,也是她的夢想。在「文字行銷」課程結束後,相信有更多美好的點子會甦醒,爭先恐後地向世界報到。(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