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在台灣,最真實、貼切的描寫就是「遇人不淑」這句話。十六年前,嫁來台灣的印尼配偶廖瑞美,本來是家境貧苦,要來台灣享福的,誰知道夫家竟以「這麼多年,妳沒有為我們家生下一個孩子。」如此荒謬的理由,將身處異地的她,趕出了家門;夫家不聞不問,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女人就這麼獨自流浪。
巧的是,廖瑞美離家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不知怎麼和無情的夫家聯繫,她選擇一個人打零工、養孩子;她自嘉義流浪到花蓮,又遇到一位自稱願意照顧母子的男人,還提供地方給她們住,同居後,他們生了個娃娃,誰知道這人不認帳;廖瑞美母子三人頓失所依、無處可去,輾轉又來到了台北縣鶯歌。
孩子一個兩歲、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廖瑞美無法工作,僅靠政府和賽珍珠基金會的補助度日,雖然她想回印尼,但為了孩子,怎麼也得咬牙撐下去,畢竟台灣環境比印尼好。考量到瑞美的生活困境,賽珍珠基金會為她建立友誼圈,結合來自印尼的外配姊妹,彼此訴苦與鼓勵,也能了解家鄉近況。
廖瑞美雖然困苦,又遇人不淑,但她很努力撐著。她只有一個遺憾:嫁來台灣後,足足十六年沒有見過爸爸、媽媽,她也不過三十四歲。某次聚會,她試探性的請姊妹們幫忙尋親,結果真的找到了!在聽到電話那頭、爸爸的一句:「你在那邊過的好嗎?」彷彿一股力量替她釋放了所有的怨懟。
廖瑞美很感激基金會,她也希望透過媒體告訴所有外配:「不要放棄與家人的聯繫,妳們不要覺得孤單、被遺棄。」透過民間團體的協助和外配的努力,在台灣,就算生活艱困、情路坎坷,最終還是能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