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的優點就是吃苦耐勞、認真工作,社會應該改觀了。
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社工督導尤清梅認為,相較於其他外配或台灣新娘,東南亞外配就算面臨艱困的環境,也不氣餒,很願意工作。「與其怨天尤人,她們更相信實際行動,可惜這樣的優點,社會看不到、刻板印象還是存在。」
尤清梅認為,不論是社會或家人,都仍認為東南亞外配眼裡只看得到錢,但她們往往靠著對罹病先生或子女的照顧、養家活口,讓夫家改觀。
外配常陷入兩難,在台灣無法獲得好待遇、還要比男人會賺錢,選擇回到更窮困的家鄉,對慘澹經濟無疑雪上加霜,不過,更貼切地去觀察會發現,她們回家的優勢早就因嫁來台灣而改變,例如她們從單身少女變成必須養育孩子的單親婦女,家鄉已沒有能力再多養幾口人。
「在台灣再苦,也比回家好。」尤清梅分析,東南亞貧困的國家多數沒有民間公益團體能輔導弱勢,政府對單親婦女也沒有福利可言,教育更是他們缺乏的,外配不管在台灣遇到怎樣的挫折,都不會輕易返鄉,那是為孩子著想,並不是為了錢。
外配不得不深根台灣,成為低收入戶、單親的弱勢,只是日子勉強過得去,文化差異、語言隔閡和徹夜工作,則會讓她們不小心露出疲態│雖然好強的她們怎麼也不肯承認自己累了。尤清梅說:「她們這麼努力融入台灣生活,我們難道不該多些寬容與體諒嗎?」面對弱勢外配,大眾不妨伸出援手,多給點溫暖與敬佩,不為她們的身分,只為她們活下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