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十四歲的那年,獨自背上行囊,離開家鄉,到遙遠的南方去打工。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遠行,不知道這個旅行有沒有歸程,要去的是一個連空氣嗅起來都很陌生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覺到孤單和無助。
我睡在中舖,下舖是一對衣著簡單的母女,女兒是被人抱著上火車的,媽媽則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和一張輪椅。
這對母女是要到遙遠的南方大城去看病,這樣的情形在中國大陸是稀鬆平常十分普遍的,因為醫療條件和地域所限,很多人都被迫要到很遠的城市去求醫問藥。
那位母親的臉上滿佈著任勞任怨的歲月痕跡,眼神則流露著堅忍和愛意,女孩一臉的天真,不過十幾歲的樣子。
這對不尋常的母女,很快的,就成為車廂內其他旅客關注的焦點,先是竊竊私語,不久便有人過來好心的探詢,母親一臉的隨和,毫不避諱的有問必答。
原來她的女兒不過才讀國小,兩年前的一次運動意外,醫生檢查才發現她罹患了骨癌,從此肌肉開始萎縮,母親雖然遍尋名醫偏方,結果卻總是一次次的失望,女兒行走能力每下愈況,如今已無法獨自站立。
母親不肯放棄,她得悉南方大城的一家骨科醫院,有治好兒童骨癌的病例,重燃滿腔的希望,決定用最後的積蓄再試一次。她還抱定了可能長期「抗戰」的想法,即便是流落街頭求人施捨,她也會堅持下去。
女孩始終捧讀著一本厚厚的書,書名叫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是一本俄國作家的勵志書籍,女孩說她喜歡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即便坐在輪椅上也始終做出令讓人尊敬的事蹟,所以她一定會堅強的活下去。
母女的故事讓嘈雜的車廂變的異常的安靜,而人際間的熱心腸和同情心,這時也發揮的淋漓盡致,大家都用各自的方式,向母女表達著祝福與溫暖。
這對母女也成為我人生旅程的第一個旅伴,因為萍水相逢,我甚至不知道他們住在哪裡,叫什麼名字,現在女孩的病治好了沒有?然這意外的際遇卻讓我深深體會到,人生的旅程有再多的困難,也要勇敢的走下去,因為生命總是在不放棄中得到延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