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僑居泰國的日本年輕人,經常在曼谷路邊攤大本營考山路,享受如同千里外日本老家的下班後輕鬆時光。三十七歲、經常到此處報到的川崎大介說,日本是個無論多賣力工作,也得不到回報的國家。
身為日本一九九○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失落十年」的受害者,像川崎這些難在日本找到穩定全職工作、勉強靠微薄積蓄度日的二三十歲年輕人,開始大舉遠離故鄉,轉往亞洲其他國家開創新人生。
川崎僑居曼谷四年多,任職於當地一家日商外包公司,月薪三萬泰銖(約台幣兩萬九千多元),是泰國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的一倍多;再加上當地生活消費低廉,川崎在此享受到在日本難以想像的舒適生活。
回想當年,川崎只記得自己永遠缺錢、得靠泡麵捱到發薪日、找不到全職工作,兼差工作則是一個換過一個。
川崎並非唯一有此感慨的日本年輕一代。專營日本人海外工作仲介的東京人力資源公司Pasona Global指出,目前登記海外求職者約兩萬七千人,是二○○
四年的三倍,其中七成想在亞洲高成長區謀職。
拜日本國內經濟不景氣之賜,較低廉的勞工成本與年輕潛在勞工匯聚,使得不少海外日本企業欣欣向榮。曼谷四家日本外包公司之一的泰國Transcosmos社長村松龍良說,因為日本獨特的語言、文化等特性,海外的日本公司很難在地化,依然得雇用日本人。
台灣也是日本年輕人出走的另一個目的地。二十七歲的大田孝久(譯音)目前在台北一家語言中心教日文,月薪台幣三萬元,「比我在日本的薪水好多了」。
大田當初因不願調職而離職,換了幾份工作後,來到台北學中文;學成後正逢全球金融危機,還是找不到工作,返回老家只能做廉價兼職,結果他又回到台北。
他表示自己還是想回日本,但經濟這麼不景氣,回鄉怕是路迢迢,「我擔心我無法在日本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