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帶進部落 原民走出藍色憂谷

李祖翔 |2010.08.21
970觀看次
字級

前 言

原住民委員會成立後,原民醫療和學童教育的補助漸有起色,但原民文化的重建卻始終杳無音訊,去年八八水災重創原鄉,對原民文化不知情的協助單位,鬧出不少笑話與爭議,卻讓原民文化議題再度浮上枱面。

本周公益版藉由中華溝通分析協會、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等民間團體,進入原民災區作心理輔導與重建的感受,揭露原民的難處與心酸,讓大眾對原民有所瞭解與幫助更深層的認識。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長期在屏東、高雄原住民部落從事自殺防治、節制飲酒等預防工作,對原民家庭與社區有很深認識,協會在八八水災服務聯盟扮演的角色,是跨心理衛生與社工社區組的,讓其他團隊見識到,溝通分析在諮商和教育方面的雙重價值,協會以培訓傳教者專業諮商技能來安撫災民的方式,也點出他們對原民文化的認識與用心。

增加訪視

迂迴處理家暴

協會祕書長成亮指出,原民部落一直存在許多家庭問題,例如家暴、隔代教養等,經濟落差也是讓問題複雜的主因。八八水災後,原民的家庭問題和災變後的情緒,都成為必須加緊處理的輔導重點,但是要處理原民家庭問題,很難用一般的家暴法和思維去規範,因為文化不同,結果差異過大,對於家暴、兒虐等行為,只能先讓社工增加訪視次數來預防。

成亮認為,原住民是少數民族,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具特色的生活結構,如果家暴、兒虐問題被舉發,原住民好面子,離婚的機率很高,還將導致數個家庭破滅,又由於原民族親的特性,在流言蜚語下,可能讓一個部落失和;再者,原民常發生的酗酒、家暴,並不局限於男性,女性也常是暴力加害者,而這些問題在水災後,更需要用心處理,因為原民亟需力量團結,面對壓力。

紓解壓力

年紀信仰有別

輔導原民紓解家庭壓力及災後遺留的負面情緒,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也不是一般心理輔導或專業諮商能得其門而入的,原民與漢族有兩項差異:「語言不通」和「文化落差」。依據年紀不同,原民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年紀長的保有母語,對自然的依戀深,宗教為祖靈信仰;年紀輕的多漢化、信奉耶穌,心靈撫慰者只能對症下藥,不能輕易將他們分割。

成亮認為,要排除語言和信仰隔閡,就必須讓牧師或傳道者安撫,可惜神學院並沒有給牧師專業的心輔訓練,過去牧師也許能扮演心靈導師的角色,但面對災變,自己也是受害者,以「牧羊者」自居的傳教士,還曾在政府未建立整合性救災系統下,造成村民資源分配不均、相互爭吵,而感嘆「自己的羊迷失了」;大家合作的心減少,卻多了爭奪的心,他們愧疚無能為力。

組委員會

防創傷症候群

所以中華溝通分析協會邀集部落所有的牧師、長老、鄉公所人員和民間團體代表,組成心靈重建委員會,辦理心靈重建工作坊,針對部落教師、幹部培訓心理課程,並學習更多原民文化,透過相互對話,了解災變後的感受,發展適當的輔導機制。成亮說:「我稱他們為半專業的心靈導師,或許他們不是擁有執照的諮商輔導師,但卻能站上第一線,提供快速的服務,知道那裡有資源。」

然而八八水災滿一年了,正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作期,成亮憂心忡忡地說:「每當豪大雨的訊息傳來,我都會焦慮,不知道服務的部落會不會再崩倒?也擔憂自己還有沒有能力給原民安住、安心的承諾,因為我沒有辦法樂觀的肯定,告訴他們重建後就不會再受到那種劇變。」不是到第一線撫慰原民的人都有後遺症,何況是原民?成亮希望安撫作業能盡快步上軌道,讓所有人安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