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每人都會過一次生日,很公平,也其實沒什麼特別,但是自古以來,我們總把生日這一天當作一件特別的事來慶祝。
小時候過生日,最期盼的是拆禮物的驚喜。洋娃娃,音樂盒,芭蕾舞衣,香包,風鈴,我收過無數十分夢幻的禮物,最記得是十四歲時,父母親送我的第一條珍珠項鍊,銀色的鍊子下垂著一朵銀色的百合花,中間嵌著一顆小小的珍珠,我把它藏在衣領下,貼心戴著,深深知道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無盡地疼愛著,呵護著。十八歲時,初戀的男友送我十八對各色各樣的耳環,拆一次驚喜一次,戴在我厚厚的耳垂上,左搖右晃,炫耀著青春,耳邊彷彿有人細細在叮嚀,「稍縱即逝啊!」於是,更迫不及待地揮霍青春。
當然驚喜派對也少不了。二十歲時遇見命中注定的姻緣,明正為我費心籌畫盛大的生日派對,在朋友的洋樓中雙方好友群聚,我彎腰吹熄蠟燭,他卻為我點燃生命中的熱情,我們狂歌熱舞終宵未歇,清晨提著高跟鞋悄悄溜回家,管教嚴格的祖父母裝聾作啞放我一馬,也算是送我的生日禮物。
然後出國了,結婚了,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刻,才知道為什麼生日有時被稱為「母難日」。
從此生日的重頭大戲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小孩身上,每年費盡心思舉辦別出心裁的小孩生日派對,媽媽帶遊戲,爸爸變魔術,不把自己累昏不叫「孝子」。
逢到自己生日,只求清靜一天就好,親朋好友卻不放過倒楣的老公,媽媽從來沒忘過一次女兒的生日,也從來不習慣不慶生,早一兩個禮拜就提醒女婿別忘了太太生日,然後弟弟妹妹都來關切「今年怎麼幫姊姊過生日?」好友也忘不了往年一起慶生的歡樂:「今年開什麼派對?」最不願意被迫中獎的老公最後急瘋了:「你生日到底是要怎樣啊?」無限地委屈與壓力,最後總是外出用餐,給自己買個只為應景的禮物,以便交代了事。
那段又要創業,又要養育幼小的忙碌時光,生日竟成了又一件必須處理的事項。
近年孩子大了,事業交棒了,閒情逸致又恢復。生日是呼朋喚友難得相聚的好藉口,不必等人籌辦,不必假裝驚喜,隨自己的意慶生,吃大餐、放煙火、交換最喜愛的一首歌,「分享」成了生日的主旨。隨心所欲不踰矩。
收到的祝福從精美的卡片演進到電子卡,今年甚至是臉書上的祝賀,愈來越簡短方便,我一則則讀著,回覆著,感到自己是被記著,被祝福著的,多麼美好的感覺!
明天,我將穿上老公送的美麗網球裝,跟他去打球。當一切隨興而非義務,他變得多麼貼心!「生日快樂!」我肯定地告訴自己,生命是喜悅的、值得慶賀的!
(本專欄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