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去年推出月薪兩萬兩千元的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22K),遭外界質疑壓低大專畢業生身價,如今報載景氣雖回溫,但年輕人寧領22K不吃苦,傳統產業大量缺乏工人,難道是搶救失業政策把大學畢業生寵壞了?
雖然22K是六個月「短期就業」,但工作不複雜,當然對粗重的傳統產業工作沒興趣,而不願進入工廠的年輕人「除非生活被逼到絕境,根本不想做工人」的士大夫心態,及「等半年過了再說」的得過且過態度,真讓人憂心。
22K本是就業輔導的權益之計,筆者以為該檢討了,或將六個月縮短為三個月,並降低薪資,或擴大到傳統產業,提高薪資,甚至因景氣回溫,傳產、科技業訂單增加亟需人力,可以考慮取消,如此或許能讓社會新鮮人尋正常市場管道進入職場,導正「好逸惡勞」心態。
林泉利(北縣新店/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