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午休小憩雖能充電,但趴桌睡,卻不利人體工學。物理治療師指出,趴桌睡時,脖子常固定轉一邊,易壓迫頸椎,引起呼吸不順、腸胃不消化等;若不得已非要趴睡時,最好手肘下方墊個枕頭,減少壓迫。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伏案而眠因為彎曲頭頸部、胸部,會壓迫到眼睛、頸動脈、肺部也不能好好舒展,導致呼吸不順,有些人睡醒後,常感到手麻、肩頸麻。且吃完午餐後,趴睡容易壓迫胃腸,引起消化不良;另外,脖子固定轉一邊,對正在發育的小學生,可能造成頭頸部發育不對稱等不良影響。
台灣養生保健協會祕書長李春興研發趴桌午睡框架,以鋁合金和記憶泡棉製成,午睡時,能將額頭及下巴輕靠在支架上,中間則是鏤空,因此不會有壓迫眼睛、阻塞呼吸等問題,已獲專利。
簡文仁說,午睡「躺平睡是一百分」;不然建議背後靠著牆、或一個枕頭,讓頸部有所支撐,脖子能放鬆,這樣是八十分。若不得已一定得趴睡,最好常換邊,手肘下墊個枕頭,減少身體向前彎曲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