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福寶(中醫師.福群益生協會理事長)
《情緒篇》
莫生氣 心靜自然涼
首先來說說情志方面吧。夏天是萬物爭發、茂盛秀麗的時節,此時,人的心火也相對旺盛,因此,精神的調養主要自然是以安心調神為要,也就是要特別注重「EQ」的管理,切戒急躁發怒。
而夏季炎熱的天氣帶著極強的「火氣」,而此「火」內應於心,就中醫的觀點來說,「心藏神,主神志」,暑氣入了心,也就容易使得心火上炎,使人煩躁易怒、焦急不安,思想也容易受波動而影響健康。所以,夏季調神志,首先要隨時檢視自己是否長處於平靜狀態。
正如《攝生消息論》中所說:「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古醫籍《養生篡》也說「靜養勿燥,節私欲、定心氣」,和民間所說的「心靜自然涼」有異曲同工之妙。時下不少講究樂活的朋友,喜歡到風景秀麗的山林、海邊從事悠閒的避暑活動,可以說是最能體會老祖宗所言的奧妙。
《起居篇》
要早起 讓空氣流通
再者討論到起居方面。盛夏時節陽光照射地面較久,難免影響入眠時間,雖如此,也不可「自動調整時差」而晚睡晏起,還是得早早起床活動筋骨,至於說睡眠不足的問題,則可藉由午睡來補足。《養生鏡》中明言:「夏季,易脫精氣之時,此時心旺腎衰,液化為水」,於是提出「獨宿調養」的理論來告誡人們:夏季腎功能較差,應避免腎精消散,而要以固精氣益腎元為要,如此才能精神旺盛。
為了減少汗液流失過多,聰明的現代人都喜歡開冷氣納涼,可是空調畢竟不是自然的空氣流動,吹久了還是會有問題,因此由衷建議大家,為使居家空氣能夠流通順暢,門窗還是要盡量打開;還有,夏季人體氣血趨於體表,毛孔也較容易張開,因此要特別注意,納風乘涼的時候,要避免在外露宿或坐臥冷石之處,或是以冷水浸浴,貪一時之快,讓身體輕易感受風寒,造成汗孔突閉而生病;像一般常見的「風寒痹症」,就是電扇直接對著身體吹,或是長期待在冷氣房的結果。
《運動篇》
保健康 守三不原則
至於說運動調養方面,切記在中午進行,以防中暑,還有就是運動量也不宜過大。在「熱情洋溢」的夏天運動,應該謹守的「三不」原則是:
一、不要在運動後就馬上喝冰凍飲品。因為運動過後血液多集中於體表,消化道暫時處於缺血狀態,冰凍飲品喝下肚後,會對胃產生強烈的刺激,使得胃血管因收縮而加重貧血狀態,造成胃痛等症狀。
二、運動過後不要立即大量喝水。運動消耗了很多身體的能量,體內的各器官需要休息,此時大量喝水容易造成腸胃及心臟負擔過重。
三、運動過後不可立即洗冷水澡。運動過後因為血管擴張、汗孔開放,洗冷水澡會讓皮膚的毛細血管突然收縮,造成汗孔關閉體熱無法散去,從而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出現惡寒發熱等症。
《飲食篇》
忌貪涼 喝醋助開胃
另外就飲食方面而言,應謹記「少苦多辛」為原則,以協助肺氣平心火,食物的攝取也以溫軟為上,切忌貪涼硬;夏天天氣炎熱,大多數人的脾胃功能相對減弱,此時更要小心「藉重口味開胃」的食物,讓原本就虛弱的脾胃負擔過重;口味清淡的食物,雖然看來「不起眼」,可是卻能達到清熱、防暑、斂汗、補液等功能,如果胃口實在難開,不妨喝些醋,不但能夠生津開胃,還能有殺菌,預防腸胃道疾病的功能呢。
暑天雖然難耐,但是繽紛的蔬果大出,卻也讓人看了眼花撩亂,建議大家多多享用上天給予的厚禮。主食建議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湯等,或是喝喝酸梅湯、菊花茶消暑,如果想要徹底「透心涼」,也請審度所需。就養生的角度來說,古代醫家和養生家皆主張在夏天的時候,應避免口渴喜涼而過食寒涼之品,避免傷陽損身!
而就臨床上來說,一些夏天的流行疾病,就是因為夏天過食寒涼之品而造成的,所以,記得夏天應該儘可能食用溫暖之品,以助心脾護陽益氣;民間俗諺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確是實在又智慧的養生經驗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