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頭銜令人羨慕,一旦冠上作家名號,好像就不再是普通人了,印象中,作家大多擁有受歡迎的部落格和四處演講的機會,而且只要想到自己寫的東西能引起話題與感動,還有版稅與稿費可以拿,難怪「當作家」就像夢一樣吸引著前仆後繼的寫作者。
二月河、司馬遼太郎、李敖、劉墉、九把刀……不管寫的是哪一類型的作品,武俠、評論、歷史、言情、科幻、勵志,只要建立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域,就像產品註冊了品牌和包裝,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舉的這幾位作家,自然也不是隨隨便便能有今天成就的,你一定聽過林清玄每天至少寫兩千字,村上春樹據說早上跑步、下午寫作生活規律得很,還有李敖蒐集資料所下的苦功,九把刀也不遑多讓,成名前的努力再多也不為過。
我建議想成為作家的人,一開始必須嘗試找到自己的主題定位,了解自己的常識偏好適合寫哪一類型的文字,在自我追尋中不斷地磨練文筆。寫作好比一個人用他最適合的方式,建構一幅世界圖像,然後用他自己的經驗來解釋這個世界,所以,建立風格,並持續累積形象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在經營自己成為作家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敢」,要當作家不只會關在房門裡寫作,還要敢讓自己的作品走進書局,用推薦序跟架上琳瑯滿目的作品爭奇鬥艷,這何嘗不像唱片行、電視、電影裡的歌手和影星一樣,也是一種表現欲。
市場上常有被某一本書定型的「一書作家」,據說很難再推銷他的第二項產品,就像曹雪芹之於《紅樓夢》、J‧K羅琳與《哈利波特》,但若有人因某書紅到大家不想看到他別的作品,也不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