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土地公在民間信仰中,是最為人熟知的神祇,不過你知道祂的故事嗎?一本以土地公為主題,歷經三年籌畫、半年執行調查,由桃園市公所出版的《桃氣神仙里長伯—桃園市土地公文化故事》,在本月榮獲行政院研考會頒發「九十九年國家出版獎」佳作,成為今年度全國三百一十九個參賽鄉鎮市公所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出版品。
桃園市面積約三十四點八平方公里,境內有二百四十九座土地公廟,及二十八座配祀土地公的廟宇,平均不到二百公尺的土地上,就能享有一位土地公的庇佑,是全台灣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城市,堪稱該市特有文化景觀。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故事》記錄全桃園市土地公廟的基本資料,且針對特殊的土地公信仰進行專題報導,包括最老的「十五街庄福德宮」、桃園城與古四城門土地公、「田頭土地公」變身「街頭土地公」等主題,並編寫「桃氣神仙福德爺」摺頁地圖,除附有土地公廟的索引照片外,還清楚標示土地公廟的所在位置,這也是全台灣第一份以土地公廟為主題的導覽地圖。
「國家出版獎」是行政院為鼓勵公部門「編輯好書、出版好書、行銷好書」而設置的獎項。「國家出版獎」評審委員會認為,此書透過詳實嚴謹的普查,以行政區劃分,將廟名、重建年代、特色、楹聯等資料進行編纂,除介紹土地公的傳奇、廟會活動與桃園市土地公文化特色外,更介紹政府與民間團體如何進行文化守護,不僅可以窺見桃園市土地公廟外觀與土地神歷史,更能從寺廟的興建過程,看出桃園市歷史發展的軌跡。
桃園市公所表示,希望藉由獲獎,提升境內土地公文化的能見度,即日起至今年「土地公得道升天之日」(國曆九月二十二日),至桃園市公所購買本書,除可享優惠價外,還可獲贈「幸福市民土地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