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有點煙硝味,為紀念六十餘年前的抗日戰爭,許多地方辦回顧活動。去看了一個很震撼的畫展,畫作上的抗日名將比真人實體還高,有的熟悉,有的陌生,我細讀幾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事蹟,感覺到一點同為女同胞的相憐。
抗戰花木蘭李美娟,女扮男裝當運輸司機,直到因卡車翻覆成仁,軍中弟兄方才知曉她是女兒身;女童軍楊惠敏則名氣大,冒死游過蘇州河,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是當時振奮整個上海戰區民氣軍心的壯舉,當時英國路透社記者將此英勇事蹟傳遍海內外,來到台灣,也由林青霞扮演她而拍了電影。
畫作上的楊惠敏,張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眉清目秀,我剛入社會時,同事小朱是她女兒,去她家見過幾次面。如今先人已逝,我在畫前駐足沉吟,回想那幾次的見面及將時光再推移遠些的抗日,感覺惠敏阿姨音容笑貌是這般熟悉,彷彿不曾遠走。
惠敏阿姨告訴我,電影拍得接近史實,當時,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獨力對抗日軍,而她正在租界難民收容所服務,眼見對岸日軍旗幟遍布,四行倉庫卻未豎國旗,黃毛丫頭也顧不得危險,跑到上海市總商會取得國旗緊緊纏在腰間,入夜以後偷偷到一個俱樂部等著,英國衛兵大部分都認識她,沒有遇到什麼麻煩。
夜空黝黑,遠處有英軍走動,為了不讓英軍發現,泅水渡河的惠敏阿姨沿著鐵絲網從窗子爬進去。謝晉元團長在窗口迎接,大顆大顆的熱淚滴在彼此的臉上。他們臨時用兩根竹竿紮成旗桿,曙色曦微的平台上,大家舉手向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敬禮,神聖而肅穆,單調而悲壯。
和平歲月中回想那段血淚,在惠敏阿姨的畫作前,眼眶泛紅,激動的情緒一時難以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