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被某雜誌評為教師最不認真的縣市,原因之一是暑假期間只有兩天的備課日,低於其他縣市的五至八天。對這樣量化的評斷方式,筆者有不同看法。
所謂的備課日,顧名思義就是課程準備日,是讓教師對下一學期的課程籌畫預備,但各縣市的課程計畫從教科書開放以來,就都由教科書書商撰寫,再由學校潤飾後,呈縣市教育處備查,因此課程計畫早已淪為形式作業,學校頂多花費一至兩天就可完成,所以,除非強制要求課程計畫全部由教師獨立完成,否則再多的備課日也無實質意義。
其次,暑假期間天氣燠熱,教師在悶熱的教室備課,效果非常有限,往往淪為聊天的垃圾時間,因此,與其訂定一堆的備課日,讓教師無所事事、不如安排教師進修研習,增加新知、充電,提升下學期的教學動能。
如果純粹為了社會觀感,而使得備課日淪為形式,其實是教師及學子的共同損失,因此,讓教師實際投入課程的研討,或放寬備課定義,讓教師進修研習,才是安排備課日的意義。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