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原是佛教用語,指經由修習戒定慧而獲得徹照一切、無礙自在,且神祕特殊的能力,又稱神通力、神力。
在《華嚴經‧十迴向品》如此釋義神通:「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普賢行,立殊勝志,具清淨心,得廣大神通、廣大智慧,普詣一切廣大世間、廣大國土、廣大眾生所,說一切如來不可說廣大法。」指出得究竟解脫的佛陀,具有廣大神通、智慧,能為廣大眾生演說廣大教法。
而唯佛與三乘聖者獲得「六神通」,凡夫外道最多得五神道。 如《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提到,沙門瞿曇(指佛陀)的六種神通是:「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盡通。」說明釋迦牟尼佛具觀聽天下,了解眾生心思,甚至預知眾生的過去、未來等之神通力。
可見「神通廣大」是指佛陀的法力廣大無邊,後被泛用形容本領高強、手段高明巧妙,具有無所不能的能力。但有時也用於諷刺,因為「神通廣大」者,往往善於運用各種關係,或翻雲覆雨,或顛倒是非,增添世間多少不平事,因而有此一些負面的諷言,如:「你真是神通廣大,竟然能在這偏僻山區,蓋一棟五星級別墅。」當然,這應是有心人「各顯神通」就能辦到吧!
然而《法華經通義》卻說:「神通廣大者不難,不若惡世讀此經為難也。」強調只要經過努力修行,要獲得「神通廣大」並不難;但是若值「五濁惡世」(具有五種惡劣生存狀態的時代)要想讀誦《法華經》,卻遠比獲得「神通廣大」還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