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霧總是漫在春日的每個清晨,像內心時常湧出的一團思緒。說不清道不明,就在那裡浮著。我總想弄明白是什麼,然而,每當清晨翻開一本宋詞,薄霧似乎就從書頁間飄散出來,溢在我的房、對面的遠山,還有那片淡黃色樓宇。
清晨讀宋詞。
有一段時間,精神特別好。每天都早早起來,不讀書,只翻一本宋詞。清新的空氣,清淡的心,清醒的腦。似乎一天中,只這段清淡明靜的空間,才配得宋詞的清雅和古意。也配得起,人間煙火的通俗大劇還沒開幕,我好揣著清白無欲的一顆心,與古人的性情相通。
這樣的時光,靜美如玉,是生活裡的一抹詩意。我常因為一個詩意的早晨,而擁有一天的好心情。彼時,頭腦清澈,身姿輕逸。好時光如一方新洗淨的硯台,只等著主人躬身,濃墨淡彩。
初是《唐宋詞精選》,這本宋詞被痴迷古典的小女友當枕邊書來讀。後來她去日本留學,兩岸相隔,想家的心像只長線風箏,盼著隨時此岸飛過彼岸。她在日記裡描繪的故鄉往事、東瀛風物,怎麼看都有宋詞的薄霧輕愁。
近來翻翻《人間詞話》。傾心於瀚墨的老人對我說,一本《人間詞話》的理解勝過七年古典文學的浸染。我想,這大抵是諸多古典粉絲抬愛吧。而對於我,此時對詩詞的閱讀,意趣的賞心多過於知識的積累。少年讀書練功的時期早過了,此時還傾心不倦,更是痴迷宋詞本身的古意、寂寥和清雅。
博學憂思中,大師將一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也盡情盡性潑墨在這本詞話裡。說他盡情,是為他通古博今,對宋詞的賞析理解融合了許多集大成的學問。而盡性,是王老做學問的耿真和率性。不掩飾,不回避,真誠坦然,才使得一部《詞話》充滿追問和思辯。
今日,我無意中翻到一首小詞 :「三枝兩枝生綠,位置小窗前。曉來風,夜來雨,晚來煙……歌罷且更酌,與子繞花間。」小聲咀嚼,如是眼前:眼前的三月,南方春秀,窗外青樹嫩葉,遠山的白霧瀰漫,讓我一時恍然。這是宋代溢出的輕愁?還是內心浮起的一團思緒?
我來不及弄明白,任由這團輕愁漫在書頁裡。漫捲詩書,我接著翻下面,又讀到:「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闕長亭暮……」、「春風真解事,等閒吹遍,無數短長亭。」這個春日的清晨,遇到這些文字,如同尋路走進雨後的竹林。竹葉水露清圓,石板小徑曲曲折折,任憑迷路也能走得很遠很遠……
被大師提到的這些小詞,原本處於宋詞的小角落,不被人重視。然而,正是這些小詞充滿了生命的體驗感,似曾相識的清新,如山間谷地的一潭碧水。宋人的感受直抵我心,撫卷沉思良久。
尋到一山一溪一橋的清雅之所,淡酒兩盞,長嘯一聲,羡慕宋人這樣的愜意。然而,是活在這世道。翰墨丹青不聞世事,匍匐生活不問內心,這兩種生活的極端,都不是最好的活法。好好活著,過好一日三餐的人間煙火,是入世;而讀書寫字,追隨古人的才學和情趣,是出世。千年之後的今天,世相人文風物大不同了,我在奔波紛繁的今日,過著面貌大不同的日子。晴耕雨讀,是深藏內心的一抹詩意。而宋人的意趣和情感,照亮煙火人間的一份情懷,讓我們的內心相通。
正如這一首愛極的《蝶戀花》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千帆過盡,宋人的輕愁吹著河畔的風,依然在我的窗外浩蕩。在日益浮躁、粗糙的生活表面,還有那麼多好情趣、真性情,潤澤日益硬化的情感,這是宋詞給我最大的收穫,也是每一個清晨讓我留戀不已的片刻出世時光。此時,我可以什麼都不想,不做,只是那個心懷悠然的世外高人。
所以,我也這樣想,每一個清晨的宋詞時光,我都在和宋人清談、相悅,知音比肩。有詩書可讀,知音相悅,煙火人間再平淡平凡,也常生歡喜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