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報導】吃餅乾也可以吃出創業點子!交通大學學生在吃餅乾時獲得靈感,研發出以麵粉原料製作的「超級海綿結構體」,可取代目前無法回收的汽車保險桿與裝修材料,不僅質輕、堅固、耐壓縮,還可吃,獲得交大「白文正T50築夢基金」三十萬元創業基金贊助,未來還可望發展成為真正的商品。
研發團隊成員機械工程系大四學生歐恒睿表示,當初研發構想來自吃營養口糧餅乾時,牙齒咬下的施力可以被餅乾吸收,因而發現麵粉其實可以當作建材原料,於是花費二年時間開發出天然、耐火燒、每平方公分最高可承受四十五公斤的環保綠色建材,取代保麗龍、三合板和壓縮板,製成汽車保險桿和房屋天花板。由於原料是使用麵粉和鹽,他打趣地說,「如果遇到天災受困屋內,還可以吃建材維生!」
除了可食建材,另一組學生開發的概念產品水上吸油器「e-Meduse」,也獲得白文正T50創業獎助二十萬元。參與開發的機械所研究生楊耀民說,水母造型的吸油器以環保的太陽能趨動,並利用物理概念中的「虹吸現象」吸收水面油脂,藉油、水的黏滯系數不同,將油汙分離吸納,可有效解決水面浮油問題,每台可吸油零點五公升,相當約四百平方公尺海面浮油汙染,並可大幅降低人力清潔成本,「在基隆港大約放十隻就可以讓油港口海面回復乾淨樣貌。」
另外,還有十二名交大學生獲得五十萬元築夢基金贊助,他們將組成國際志工團,並運用GIS/GPS技術,遠赴印尼協助當地居民保護雨林和紅毛猩猩,同時進行環境保育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