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周末午夜,月明星稀,二十四歲的德國生物系大學生艾力克斯(化名)走向美因茲當地的一間超市。他不走正門,反而鎖定後門放置垃圾箱的地方,因為他是所謂的「dumpster diver」———在垃圾箱尋寶的人,只不過他找的是食物。
他不是拾荒者,當家教足夠讓他支付生活費用。會來超市垃圾桶找食物,某種程度是「抗議社會的浪費」。
他指出,許多烘焙類食物例如麵包,只因為烤壞了或賣相欠佳就被送進垃圾桶,或是保存期限很短的蔬果,都是他尋寶的目標。
垃圾箱尋寶(dumpster diving )在美國已風行十五年,最近兩年在德國開始受到注意,尤其是像美因茲、科隆、漢堡等大學城,且人數正在增加中。翻尋的項目可能包括摻雜枯葉的沙拉、乾掉的麵包及包裝破損的餅乾。
華府環境研究組織「全球觀察研究所」統計,全美約有四成到五成的可食用食物,被人當成垃圾丟棄。德國一間超市平均每天丟棄的食物約五十公斤。
艾力克斯經常潛入超市賣場的垃圾箱堆放區。垃圾箱一旦擺在戶外,通常都會上鎖,因為德國法律規定,店家垃圾箱內的食物如果被人撿來吃而生病,店家一樣有責任,所以艾力克斯會趁垃圾箱還沒推出去前下手。如果他不慎失風,店家可控告他行竊,他甚至可能鋃鐺入獄。不過事實上,法官都從輕發落。
艾力克斯某夜潛入Rewe超市尋寶,看到的食物包括番茄、花椰菜、萵苣、橘子、乳酪及一盤開胃菜,收穫不錯,夠他下一餐所需。他特別說明:「別被臭味給騙了,有時候『好料的』就藏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