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開,看來樂觀開朗,許多這樣可親可愛的好朋友,最近卻一反常態渾身不對勁,情緒往下跌,跌到已近憂鬱指數。
因為自己曾經走過這一遭,用了很多時間才拉回正軌,所以清楚意識到「自我感覺好壞」往往是決定憂喜的關鍵。樂觀只是表相,愛笑也可能基於教養,如果不那麼肯定自己,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很快被擊倒,連自己都不願意為自己喊加油。
用「不要想太多,」、「你已經很優秀了……」這些老生常談來相勸,根本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癥結全在對方自我感覺欠佳,非要透過調適與覺醒方能自救。 相對的,另一類自視甚高,欠缺自知之明的性格,雖可能淪為井底之蛙,也將敗於以管窺天,然而,這樣的人,卻幸運的不容易為憂鬱所困,他們太喜歡自己,喜歡得胡裡胡塗,堅信自己好棒、好優秀、好厲害、好完美……臭屁得討人厭,憂鬱偏偏就是放過他們。
我從不相信自吹自擂可以成就美好前程,人人其實都是滄海一粟,若能在某個領域上功成名就,也是一時而非永遠,區塊而非全面。強中自有強中手,不是不能為自己喝采,而是要知所進退,更要多面觀看外面的世界究竟已風起雲湧到什麼地步。
反過來看這群身心失衡的好人,明明表現優異,卻始終給自己的分數不高,有點含蓄,也有點謙遜,更也許是負面多了一點,導致抑鬱難解,憂悶纏身。碰到這種情況,我就靜觀其變,靜坐相伴,對方想訴苦,不訴到過癮我不主動掛電話;對方若懶得開口,我樂得耳根清靜;想走向青山綠水,那更簡單,我當司機還挺稱職的。
朋友最大的作用就是陪伴,我懂,因為我也曾經走過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