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隨著所得提升、工作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外食支出比重持續上升,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九十三年平均每戶家庭在外的伙食費是四萬三千六百九十四元,占家庭食品費的百分之三十點六九,以家庭戶數超過七百萬戶計算,平均一年外食支出就高達三千零九十五億元。
「老外」一詞首度出現在廣告中,即經常在外用三餐的人。主計處以「在外伙食費占食品費一半以上」,來衡量一個家庭是否為「老外」家庭。主計處表示,都市化程度愈高,老外家庭愈多,九十三年全台灣約有一成四屬老外家庭,都市地區更達一成六。
主計處指出,如果家庭中沒有成年婦女,這類家庭有四成以上是老外家庭。另一方面,如果家庭婦女轉變成職業婦女,成為老外家庭的機率也升高。一個家庭中,成年婦女扮演職業婦女的角色,成為老外家庭的比率是一成七,若單純為家庭主婦,則成為老外家庭的比率僅百分之六點四二。
經常吃外食的人,健康容易受影響。主計處指出,外面的餐館、速食店所提供餐點,常會造成「四高二少吃到飽」現象。「四高」即為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和高鹽;「二少」是少鈣、少礦物質。此外,餐廳也常以「加量不加價」的方式促銷,易使人吃過量。
主計處建議上班族,盡量自己從家裏帶便當,否則應選擇口味清淡的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