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聞名的師大附中,傳出無力負擔校舍建設修繕費用,為籌校務基金,打算把部分校地以BOT讓建商開發商場,租約期達五十年。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師大附中位於信義路建國南路交叉口的精華地段,以市值來推估校地的經濟價值,相當驚人,沒想到,校方為了建築修繕經費,要將百分之七至八的校地BOT,興建的還是大賣場,就算學校真的沒錢需要BOT,也應審慎評估,尋找和教育相關的廠商合作,怎麼好引進賣場?想想,校園蓋大賣場後,往來消費者將造成學生多大的困擾?對附近的交通等影響又如何巨大?
再者,歐美各國學校的管理團隊,多半負有募款重任,學校運作的經費有相當程度來自校友捐款;師大附中傑出校友無數,如果校友知道母校有困難,會不願意出手相助?恐怕只怕校方沒有積極推動校友募款,早有定見,以方便簡單找建商BOT籌錢。
此外,師大附中是台灣師大附屬中學,難道台師大也沒錢?
建商與師大附中校地BOT,是興建捷運共構商場,筆者認為,師大附中應將校地提供給捷運局興建捷運出口,向捷運局收取租金,就應可支付修繕費用,若不足,BOT的對象也應是捷運公司(或捷運局),而不是建商。
更進一步來說,設於校園內的捷運出口,是否應該興建商場式的共構工程,就是問題。為何台北市政府或教育部,不能投資這類興建於校園用地的捷運出口共構工程?例如興建圖書館、戶政中心等,由政府向師大附中承租校地使用權,如此,校地既能出租籌錢,而且能免於財團侵入校園。
我擔心,如果附中的BOT案通過,恐怕將有一大堆財團,將對準那些無力支付修繕或其他費用的學校,提出大量BOT案,光明正大的將手伸進校園賺錢。
此一事件最令人遺憾的是,連首都的明星高中師大附中,都籌不出錢修繕校舍,那全台其他高中甚至國中小的財政情況,恐怕更嚴峻,教育部有錢編列22k,有五百億元給大學搞卓越計畫,還抱怨預算經費太多,不知道該怎麼花,卻看不見校園實際的需求,以專案給予補助,這是怎樣的教育資源分配?真非教育之福。
仁虔(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