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口諍 讓病患、家屬選擇

宏信(嘉縣水上/文字工作者) |2010.05.31
683觀看次
字級

衛生署楊署長認為癌末病人插管、電擊救治,是折磨生命、浪費生命及醫療資源,引發爭議,我覺得,病患及家屬立場和感受不同,實不宜輕率出口。

首先,癌末是否絕對沒救,非常有爭議,例如俗稱「肺癆」的肺結核,從遠古時代就存在,等於是絕症,但卡介苗和鏈黴素發明後,只要按時服藥,幾乎都可治癒;換言之,誰敢保證在不久的將來,不會發明對治癌症的藥?

人活著就有希望,若失去信心,如同宣判死刑,正所謂「哀大莫於心死」,據說癌細胞最怕樂觀的人,所以站在「醫者仁之心」立場,應鼓勵病患不要輕易放棄,再勸導進行安寧療護,才是正確作法。

至於施行救治與否,端視個人判斷,上月因癌症去世的友人,初期均按時間化療,後來放棄了治療,選擇尊嚴的離開;往生後,親人透露,若是仍有生存意志,至少可多活幾年,對當時答應放棄,深感後悔。

是故,推廣安寧療護最理想的情況是,病患、家屬豁達接納,一旦心有不甘,意識殘留的瞋恨心,都會讓善意變埋怨。

因為,千萬別輕忽人類戀著生命的本能,佛家稱之「自體愛」,那是臨終時對自體生命所起的惜愛,其強力的執著性,難以輕易拔除。

急救固然是標準作業程序,但是不如把選擇權留給病患及家屬,例如筆者就願意放棄急救,也簽下了大體捐贈同意書,以避免無謂的口諍。

宏信(嘉縣水上/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