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皇帝的茶情茶事

馮雁軍 |2010.05.19
896觀看次
字級

在唐代,洞庭湖君山所產的「君山銀針」就已很出名了,而且與皇室淵源深厚。相傳它是文成公主陪嫁西藏的物品。還聽說,五代後唐莊宗李嗣源第一次喝君山銀針,就有神蹟發生。

話說唐莊宗見茶杯上升騰起團團白霧,漸漸地,白霧裡幻化出一隻白鶴,朝他點了三下頭後,旋即飛向天空。

當莊宗再細看杯中的茶葉時,但見根根豎立,就像是破土而出的嫩芽兒,一會兒又緩緩沉下,三浮兩沉的,煞是好看,李源嗣驚疑不已,忙向近侍請教。

侍臣說,這是君山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銀針茶)的緣故。白鶴自水中來,飛向青天去,表示萬歲爺福與天齊;翎毛豎起,是對萬歲爺的敬仰;黃翎緩墜,是對萬歲爺的臣服。恭喜萬歲爺!

這實際上是把好話說盡了,理所當然是莊宗由此喜歡上了君山銀針。

侍臣看是討好皇上,實質是用皇帝做了一回無償的代言,為君山茶作推廣宣傳。古代沒有廣告,一句話能讓皇帝動容,傳開去就是最好的廣告。

康熙也是特別愛茶的一個皇帝。相傳產於太湖之濱峰石壁隙中的「碧螺春」,葉是嫩綠色的,捲曲如螺形,茶香幽幽,飄忽不散,時濃時淡,似有若無,當地人稱之為「嚇煞人香」。康熙南巡時喝了這種茶後,大感愜意,但覺得這麼好的茶卻用了一個粗俗的名字,有點大煞風景,想要給它起個名字。他一邊品茶,一邊思考,很快就從過去讀過的許多茶詩中得到啟發,為它起了個「碧螺春」的名字。

碧者,綠色也,茶葉是綠色的,茶湯亦是綠色的;螺者,螺旋也,茶葉捲著螺形;春,是指春茶。可以說,這名字既貼切,又典雅,更富有詩意。

此後,碧螺春就成了貢茶,每年要採製相當數量進貢朝廷。這樣一來,光靠野生茶樹無法滿足,人工栽培應運而生,產量也隨之大增,從此名聲鵲起,成為傳世百年的名茶。

乾隆皇帝也許是從小受了父親的影響,對品茶極為講究,除了研製出一套品茶的工具,在喝茶時更有種種特別的要求。首先是要求水好,無論是烹茶還是沏茶,都要求水好。

所謂水好,乾隆的理論是水「以輕為貴」。他為此特製了一個銀斗,進行稱重比較,結果是北京的玉泉水每斗重一兩,承德避暑山莊的伊公河水也是一兩,濟南珍珠泉水重一兩二厘,鎮江金山泉重一兩三厘,無錫惠山泉和杭州虎跑泉都是一兩四厘。因此,定京師的玉泉水為第一,並親撰〈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

及至後來,他飲茶是非玉泉不用,出巡的時候,也要載水同行。但由於路途遙遠,時間一長,泉水也會變質,於是又研製出「以水洗水」的辦法。就是將玉泉水貯存於一個有刻度的大容器裡,再注入別的新鮮水攪勻,待其沉澱後,上層即是比重輕的玉泉水,倒出先前注入玉泉水的同等容量之水,即為洗過的玉泉水了。這樣,就保證乾隆出巡時仍可用上玉泉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