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箱太逼真 威脅大自然?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10.05.16
751觀看次
字級

在美國佛羅里達礁島群的珊瑚礁上,許多浮潛或是以水肺潛水的遊客正在遊覽風光,也有人拿魚槍射魚當運動。另外還有為數不多的第三群人,則在採集藍腳寄居蟹、薄荷蝦等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並不是拿來吃,也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準備賣予水族箱業者。

《紐約時報》報導,全美約有七十萬個家庭式的「海水水族箱」,這些迷你海洋的主人中,有不少對於擁有熱帶魚、幾塊石頭、塑膠製潛水夫已不再感到滿足。隨著科技進步,水族箱也「進化」成小型的珊瑚礁生態系統,裡頭有活珊瑚,還有爬滿海葵、蝦子、海膽、螃蟹、蝸牛的「活」石頭。

採集漁人 領有執照

其結果是,人們對這些珊瑚礁無脊椎動物的需求也逐漸擴大,其中許多是由佛州領有執照的一百多名採集漁人所提供。產業相關人士表示,佛州當地的漁業可永續經營,且管理比其他地方更嚴格,當地已停發新執照,許多物種每天限量採集。

然而科學家反駁指出,這樣的採集行為,卻會對水族箱愛好者想複製的那個生態系統構成威脅。除了活珊瑚買賣這項早經公認的生態衝擊,研究人員指出,無脊椎動物的需求已高到可能使這種漁業無法永續的地步。

研究顯示,佛州漁場一九九四年至二○○七年採集的生物數量,以每年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遞增,在二○○七年達到了八百八十萬。

不會維護 死了再換

羅傑威廉斯大學與新英格蘭水族館的海洋生物學家安德魯‧萊恩說:「捕捉量可能已到過高的程度,問題是,『過高』的界線何在?」他表示,某個物種因為濫捕而數量銳減,即會對生態系統產生遞延效應。少了這些食草的無脊椎動物,珊瑚礁可能遍布海藻。

  隨著珊瑚礁水族箱(reef tanks)日漸受歡迎,過去二十年這種漁業的面貌已然改變。這些水族箱包括住家或辦公室小到數公升、大逾數百公升的水族箱,以及水族館景點,例如舉世公認的最佳水族館之一,紐約「亞特蘭提斯海洋世界」(Atlantis Marine World)容量有七萬五千七百公升的珊瑚礁水族館。

珊瑚礁水族箱之所以會吸引這麼多愛好者,主要是因為使用這些生物,不僅可複製自然生態,還可減少以較不自然方式維護水族箱的必要。不過,一般住家愛好者的維護技術往往欠佳,無脊椎動物往往因水性或溫度的些微改變而死亡,必須加以更換。

資深水族箱達人艾瑞克‧波尼曼說:「一直令我困擾的是,有人把這些動物當成『拋棄式動物』。」不過,也有人認為,即使高死亡率引起更高的需求,這種漁業帶來的破壞,仍遠遠小於其他撈捕大量魚貝類的商業性漁業。

不過,新英格蘭水族館館長麥可‧特魯斯提指出,佛州正試圖以「單一漁業」的方式,對數以百計的採集物種進行管理。

萊恩補充,並不是說海洋生態系統明天或明年就會瓦解,但大家應付出足夠努力,才不會有一天突然驚呼:「糟了!我們剛捕走了最後一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