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天母國小校長王慧珠表示,目前各校工友的人數,主要是按照學校的學生數量與班級數量來配置,相當於每四百位學生配置一位工友。但在少子化情況下,學校人數一年比一年減少,很多不到千人的學校,全校只有兩位工友,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分工管理偌大的校園,也成為許多校長的頭痛問題。
「雖然學生人數減少了,但校園面積並沒有因為少子化而跟著縮小」王慧珠有感而發地表示,她可以了解教育當局希望透過精簡人力編制來控制教育預算,但對很多學校來說,該維護的校園設備與環境還是和以前一樣,並沒有因為學生人數減少了,就不用有人負責校園環境維護。
以天母國小為例,工友負擔的工作其實都不輕鬆,包含學校各處室的公文傳遞、水管修繕、桌椅維修、資源回收、換電燈、公共環境維護等工作,都需要仰賴工友,尤其國小不像國、高中,校方可以讓年齡較大的國、高中生幫忙搬課桌椅等,因此對國小來說,工友更是扮演的重要角色。
王慧珠說,自從教育當局推出工友人力配置的新機制且遇缺不補後,就讓許多學校面臨「人手不夠用」的問題,不少校長都曾在各縣市教育局所舉辦的校長會議中提出問題,但教育當局至今仍未給予因應的配套措施。
「每個學校的人力需求都不盡相同、應該要因校制宜,而非一體適用」王慧珠建議,教育當局在進行工友人力配置時,除了考量各校學生人數外,也應將校地面積、校務工作內容等面向一併考慮進來,才能避免出現「大校嘆沒人、小校人太多」的情況,藉此讓各校工友人力配置可以更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