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郭書宏、李祖翔專題報導】這些年來,經濟榮景不若以往,許多父母備感壓力,紛紛勒緊腰帶過日子,連帶衝擊到正在就學階段的子女,加上大學學費年年漲,更讓年輕學子感嘆「考得上、讀不起」,為了一圓讀書夢,許多人只能仰賴就學貸款繳學費。
申請就學貸款的學生究竟有多少?從教育部高教司統計數據就可窺知一二,統計發現,高中以上的就學貸款申請人次有逐年上升趨勢,從九十一學年度的五十八萬人次到九十二學年度增加為六十七萬人次,到了今年,則已突破八十萬人次。
借貸容易還款難
數據顯示,只要學生有需要,都能藉由就學貸款來支付學費,但更多學生擔心的卻是「借貸容易還款難」,尤其近年頭路難找,更令許多畢業即失業的社會新鮮人,面臨沉重還款壓力。
已從大學畢業兩年多,任職保險業的黃小姐就有深刻感受。她表示,由於念的是私立大學,每學期學費近六萬元,她申請就學貸款,畢業後就背負近五十萬元債務,加上並無固定底薪,領多少錢完全取決於業績,扣除每個月須繳交的學貸與生活開銷後,讓她成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扣除學貸後所剩的薪水,決定我這個月要過什樣的生活。」黃小姐表示,前陣子景氣低迷,她的薪水一度低於勞工基本工資,每天花錢都得要「錙銖必較」,唯恐到了月底就得喝「西北風」度日。
她說,若沒有學貸還款壓力,「日子會好過很多」,像是提升生活品質,或是存錢到鄰近國家旅遊,但在學貸尚未還清前,這些似乎都只是夢想……。
學貸治標不治本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畢業於私校研究所的李哲彥(化名)身上。他從大一就開始申請學貸,原想大學一畢業就出社會,但考量大學學歷難找工作,決定「借錢念碩士」。沒想到退伍後的工作,起薪不如預期,讓他現在只能每月省吃儉用過日子,希望能早日還清就學貸款。
已近適婚年齡且有女朋友的他苦笑說,很多朋友問他,怎麼還不趕快結婚,但他只要一想到每月要還學貸、付房租,還要寄錢給父母補貼家用,就沒有「成家」的勇氣,深怕結婚後,女朋友也要跟著他受苦。
對此,「催生」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的召集人簡淑慧表示,為了讓人人都有書念,政府提出了就學貸款的方案,但學貸只解決了入學的門檻,卻讓每一位當初無力就學的窮苦學生,畢業後至少負擔二十五萬至六十萬元不等的債務,日子已經很苦,又遇上金融風暴,求職難、起薪低,嚴重影響出社會後的生涯規畫,為此,反高學費行動聯盟才會認為,學貸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主張讓企業課紅利稅回饋人才教育,也期盼政府能將政策花在刀口上,放無力負擔高學費的學生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