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房屋建築也是有壽命的,並非萬年不壞之身,尤其是地震過後,更要仔細檢查,才能確保安全」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顏宏元表示,每當天搖地動過後,不少民眾都以為,只要房屋建築沒傾斜、毀壞就代表沒事,因而忽略了可能因搖晃而造成的結構裂縫或損毀,導致房屋耐震力跟著打折扣。
就像人要做健康檢查般,房屋建築也一樣,尤其是在經過強烈搖晃後,更要謹慎小心。顏宏元以中南部常見的騎樓式建築為例,如果發現支撐騎樓的梁柱有移位或傾斜的情況發生,就意味著房子本身可能因地震搖晃而受到傷害,此時最好請土木技師公會的專業人員來進行更深入鑑定。
「若地震過後,發現住家的門有關不起來或關不緊的情況,也要特別注意」現任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國鎮表示,當發現住家門板有關不起來的現象時,就代表房屋建築結構本身已經出現傾斜情況,這時候就應提高警覺,請土木技師來做專業判斷以及進行相關補強措施,以免因下一次地震,帶來更大損壞。
此外,房屋裂縫也是不容忽略,如果地震過後,發現住家牆壁上出現了又深又長的裂縫,且其裂縫寬度已足以塞下一枚十塊錢銅板的厚度時也要特別注意。
張國鎮表示,其實每個房子當初在建造設計時,都有一定的耐震力與耐重度,只要不超越其限度,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但台灣很多民眾往往為了擴大居住空間而喜歡將頂樓加蓋,如此一來就有可能加重房屋本身的承受力,因此這類房子也要特別注意。他建議民眾最好在每次地震過後都能為自身的居家建築結構做一次檢查,才能及時發現損壞,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