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上周日北二高汐止│基隆段驚傳走山意外,二十萬噸的土石滑落路面,造成三輛途經轎車不幸被掩埋、奪去四條寶貴性命;經查該路段正處於不穩定的順向坡下方,一時間全國人心惶惶,大家都在問:「我家是不是就在危險山坡地上或順向坡下?」岩錨和擋土牆等維安工法是否失靈,也成為輿論焦點。
「Location(建築地點)的問題不容忽視。」地震中心副研究員林克強指出,即便當今工程技術如何先進,如防震、隔震或穩定邊坡,但都有其極限、無法長久對抗自然環境的變遷;因此無論蓋房子或買屋置產,選擇安全的地點是第一要務,勉強在惡劣的環境中大興土木,即使成本再高,也無法建造安全的家。
至於哪些地方屬於不適合建屋的自然環境惡劣處?林克強指出,有活動斷層或坡度陡峭的山坡地、有危害安全之虞的礦場或坑道、地質破碎不全、順向坡可能滑動處,河岸、向源侵蝕處,以及廢土回填處皆屬之;一般民眾也可自行觀察住家周遭,若發現地質風化嚴重,或在河岸危崖邊,就可能代表當地結構不佳。
此外,攸關全國地質資訊公開透明化的《地質法》,在立院審議已延宕十一年之久;該法精神在於畫分中央與地方權責、建立全國地質調查制度、建立地質敏感區畫定和管理制度,並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和監測等。林克強認為,在強調建築防震效能時,這些源頭管制、防患於未然的措施實則更重要,也呼籲地質法應儘速通過,才能確實保障國人身家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