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瑛 從不缺樂子

高燈立 |2010.05.01
1771觀看次
字級

◎高燈立/文‧圖

年輕時,唐思瑛以裱畫為業,透過從業過程,他找到和裱褙相關的樂趣,如:水墨畫創作、刻印、書法、品茗、文物蒐集、打拳……等等,一一成為他日後生活的最愛。

平時,他在案頭享受墨香,但提筆繪畫僅隨墨香的濃淺節奏而作,不為完成曠世鉅作而畫;他也喜歡徜徉於一方玉石天地之間,和古人分享雕琢古字的樂趣。唐思瑛說,這些愛好都是他每天的「樂源」,也是人生千金難換的享受。

自創圖畫字 別人難模仿

唐思瑛經常遊文走字,他的字,有人試著想摹擬,卻沒能成功,原來,唐思瑛的字體,是結合古今文字書寫的方法,加上圖畫穿插,形成風格特殊的「圖畫字」體,別出心裁的字體,也吸引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師學習。

唐思瑛也喜歡品茗,從他泡茶的手勢和神態中,一舉手一投足,充分流露一種淡定的自信。他也從中體會出茶禪,認為喝茶「就是喝自己!」,如果過於強調技法、水溫、茶具、茶葉……,那不過是「飲茶匠」罷了,反不如快樂做自己、信自己。

台北市莊敬路上的「唐廊」,正是唐思瑛收藏文物及書法教學的總部,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的文友雅聚處。

但門口便是公車站牌,方便熱鬧的交通,反而讓唐思瑛十分無奈,尤其每當公車靠站後起動時,轟隆隆的引擎聲響,廢氣一陣上揚,常令唐思瑛痛苦萬分。此時,唐思瑛不免自我揶揄:「這正是我要修的功課!」

認人人都應練「樂功」

繁忙嘈雜的都市生活,修行之餘如何找到樂活趣味?唐思瑛說,現代人都要有自己的一套「樂功」,若不能「苦中作樂」,生活中可能處處碰壁,時感挫折。

唐思瑛每天行程十分忙碌,而他轉換心情之道,就是隨時「找樂子」。唐思瑛滿室的收藏,每件藝品都有不凡來歷,背後更有講不完的故事,令他隨時可神遊於時空之旅中。

以字畫收藏為例,經過多年透過收藏家的點印收藏,唐思瑛最津津樂道的是于右任的草書體,唐思瑛認為,于右任是民國以來首屈一指的草書大家,每次賞覽他的作品,總覺行雲流水,無比暢快。

悠遊古今 醞釀創作養分

唐思瑛常隨手拿起一方自刻或收藏而得的各式書體的金石,從中探索時空變換的樂趣,透過追溯作品的源頭,沉浸在歷史長廊中。唐思瑛說:「歷史的橫向是領域,縱向是學問!」透過金石書畫,唐思瑛行住坐臥,常和老莊、蘇東坡、杜甫、李白心靈交談,更師法古代文人的寫意和隨興,不斷醞釀自己創作的養分!

每次,有人拿舊字畫請唐思瑛裱褙、修補,他都會仔細思考,該如何下手修補舊作而不留痕跡,讓它回復真實原貌?每一位藝術創作者的作品,在唐思瑛忠於原作的「化妝」下,重展底蘊深厚的容顏。「裱畫這個職業真的太棒了,不必真正擁有文物,卻能賞盡各種珍品!」

近年因為大環境不佳,裱褙的市場嚴重萎縮,但唐思瑛十分想得開,天天揮毫作畫,樂在其中。「景氣低迷正是充電的好時機,老天都為我們安排好了,愁也是過一日,樂也是過一天,何必怨天尤人呢?」

不景氣正好充電

走過半生,唐思瑛最大的體會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坑坑疤疤,嘗盡酸甜苦辣的,但顛沛流離的童年也好,屢仆屢起的青壯年也罷,都要透過生活體會樂趣,將「吃苦當作吃補」,才能讓生命找到出口。

像他,年輕時以開畫廊、裱畫為業,找到水墨創作的樂趣,而且不論生活是苦或窮,永遠樂在其中,不改志向,才得享受自己所要的藝術生活。

唐思瑛始終很感恩上蒼,給他一個永遠支持他的另一半吳秀端,也感謝友人王明輝及陳雷應的長期支持和鼓勵,才讓他能堅持走到今天。

「玩物不必然喪志,只是看怎麼玩而已!」唐思瑛認為,快樂其實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只是一般人,常把時間用在讓自己煩惱的事上,如果能換個想法,只去想讓自己快樂的事,人人都可以是人間樂活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