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除了服藥治療外,中醫師建議,患者可試著在家按摩足三里及內關等穴位,緩解腹脹、上腹部疼痛等不適症狀,讓自己好過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建宏,最近收治一名五十三歲女病患,七、八年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併發十二指腸潰瘍,常出現腹脹、上腹部疼痛等不適症狀,先後在多家醫院就診,不見明顯改善,最後才轉到該院看病。
陳建宏除了開給半夏瀉心湯及香砂六君子湯等中藥方劑來治療外,也不忘提醒她避免菸、酒以及會加重潰瘍的食物或藥物,並養成飲食定時定量和正常排便的習慣,飯後不要馬上躺平,睡前兩小時不再吃東西,並盡可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如果胃部嚴重泛酸,睡眠時則不妨把頭部墊高,以免胃酸逆流。
此外,陳建宏還教她穴位按摩手法,針對足三里穴及內關穴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或是每餐半小時前各按摩一次,按壓穴位約兩分鐘,直到出現微微痠麻感覺為止,提升消化道功能。
足三里穴是以雙膝外膝眼為中心,以下四指幅寬處劃一橫線,此橫線與小腿脛骨相距一拇指橫寬的位置上。內關穴則是手腕橫紋近心端三指幅處,位於兩條筋的中間。陳建宏說,這名女姓患者在服用中藥方劑,並自行按摩幾個月後,不適症狀已經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