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詩歌節多半很靜態,比較活潑的活動設計是結合劇場、樂團、朗誦、裝置藝術或是數位媒體的展演,絕大多數的活動都在室內,也都以小眾的愛好者為主。尼加拉瓜的國際詩歌節則直接訴求大眾,開幕詩會就在格瑞那達市中央公園前的「獨立廣場」,不但有來自五十三個國家的上百位詩人在場聆聽,喜愛詩的政治人物、民眾、觀光客超過千人,或坐或立,在微涼的黃昏欣賞詩,場面確實相當壯觀。
尼加拉瓜人崇拜詩人,絕對和詩能控訴不義、關心弱勢乃至於干預現實有絕對的關係。尼加拉瓜詩人、記者與外交家魯本‧達利歐(Ruben Dario),有「中南美洲現代主義詩之父」之稱,他的作品讚揚民族英雄,也批評和譴責社會和政治的弊病,甚至不乏對國際霸權的嘲諷。二○一○ 年詩會向帕萊斯(Azarias H. Pallais)致敬,帕萊斯不但是一位激進的神學家、社會工作者,也是以關切赤貧大眾聞名的詩人。詩會中,最受矚目的尼國詩壇祭酒卡德諾爾(Ernesto Cardenal),去年剛獲得「聶魯達泛美詩歌獎」的榮耀,年輕時就與獨裁者索莫查對立,獨裁政權垮台後,還擔任過桑定政權的文化部長,不少作品也以抗議獨裁政權而傳頌一時。
在開幕詩會上,大會安排我坐在美國非裔詩人巴拉卡(Amiri Baraka)旁邊。他是美國非裔詩人中,左翼詩學的代表人物,對非裔美國文學理論與批評影響很深。表面上看來是個帶著助聽器,無精打采的七旬老人,沒想到一上台,這位左翼詩人、劇作家和行動藝術家又朗誦、又唱,熱力四射,不斷博得群眾的掌聲。
巴拉卡朗讀他引發爭議的詩:〈有人炸毀了美國〉(Somebody Blew Up America),聲稱九一一事件是以色列主導,讓飛機撞毀了世界貿易中心,因為有人告訴了在大樓工作的以色列人當天要休假,才能全數倖免於難。他大聲咒罵帝國主義的句子一出現,廣場上的聽眾就以歡呼回應,其中還兩度提到中國和台灣。一段是控訴帝國主義把鴉片銷到中國,另一段是質問一系列的威權政治,提及「誰在背後支持蔣介石?」看來此君確實把普羅文學當作普世運動,傾全身的力量來展演他的憤怒。毫無疑問,巴拉卡信奉文學是一種實踐,所以當有一位詩人念情詩時,我注意到他的嘴角偷偷冷笑了一下。
經過一個晚上的廣場朗讀,回到旅館,不知道是時差,還是難以承受異國文化衝擊,倒頭便睡了。夢裡我彷彿來到抗戰時期的某個聚會上,那個時候詩創作都貼近了「廣場藝術」的精神,每個詩人一股腦要把時代昂揚地吼叫出來,鼓動聽眾的心靈,我也站在台上,試著聲嘶力竭,要回應聽眾熱切的眼神。
第二天醒來,當知道還要去鄉間朗誦詩給小學生聽時,雖然旅途勞頓,也不知道孩子能否從西班牙文的翻譯中,認識台灣社會的風雲變幻?我抖擻起精神,再一次站在廣場上,為孩子們朗讀。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