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角落】遇見一把美麗的竹扇

潘琇瑩 |2010.04.26
990觀看次
字級



人來人往的市場邊,低頭快步走路,突然,響起一聲蒼老的叫賣聲:「小姐,請買把扇子好嗎 ?」映入眼簾的,是編織精巧的八角竹扇;那握著竹扇的雙手,抖顫、皸裂、滿布厚繭。那雙記錄著生活蒺藜地傷心之手,肌理粗糙,彷彿銳可刮人;而十根指頭處也因過度操勞,紅腫變形得難堪,幾處還隨意的纏住ok繃;一層悠悠難言的感慨,竟不忍抬頭望這雙滄桑之手的主人。

不安的,塞過二十元硬幣,老人口中吐出的卑微價格令我生氣,結巴的問:「阿伯,你怎麼賣得這麼便宜,太便宜了……」

「怎麼啦?」之前去開車回頭尋我的R,關心著問起。對他搖搖手中竹扇,想宣洩心中的不安 ;「怎不找他去?多買幾把也可以啊!」老人蹤影早已不知在何處,該如何尋找?

判斷老人是沒入市場人潮,於是一頭鑽進人海中。邊尋邊暗自嘀咕:這樣冷的天,拎著一袋竹扇,能夠賣給誰?這老人家未免太不合時宜?吆喝聲中往來逡巡,那雙刻鏤著辛酸密碼的手,總縈迴眼前,烙印心底。想起梵谷所繪《食薯者》一圖。色澤陰鬱的畫面中,一群面孔素樸,表情木然,雙手粗大骨節突出的農民們,聚在一盞微明的油燈下,分食著一盤正散發騰騰熱氣的馬鈴薯;歲月之後,面對如此畫作,一股煎熬卑微的辛酸滋味,猶然嗆得人鼻酸,一如畫家自言:

我試著強調這些在煤油燈下吃馬鈴薯的人,就是用那雙放在盤子裡的手挖掘過土壤,它所呈現的是體力勞動,以及他們如何老老實實地獲取他們的食物……屋子裡無法充滿香氣……覆滿灰塵的馬鈴薯,當然是未削皮的。

是啊!那老人也是人海中一名老老實實,靠著體力與「唯一」的手藝獲取一日吃穿的老人家罷了。終於,發現了那被薄薄冬陽好心包覆住,正吃力緩緩移動著的瘦小身影。一口氣買了二十把竹扇,然後,聽他說:今年八十五歲了,家裡只剩下病弱不良於行的八十二歲老伴。兒女呢?「長大早不管我們了。」老先生一星期出門一次,揹著做好的竹扇,到不同的鄉鎮叫賣。八十五歲的老人家,一雙渾濁老眼淚流不止;大約是感覺我們和善,話多了起來,至於「生意好嗎?」這樣的蠢問題,到底多餘了。

寒流正嚴,拎回二十把竹扇,送給一臉驚詫的親友,留下兩柄擺在書櫃。幾度檢視,不禁感喟 :真是媲美天工!扇柄泛著微茫的竹青,其上紛然點落幾處鏽斑,一派自然可喜;細薄的竹片,繞著扇柄經緯交錯,曲折斑斕,織就一片素雅清涼風韻。輕搖竹扇,涼風中隱約還漫著幾分竹子的清香,空氣裡細細繚繞。

這樣一件本色天然的藝術品,很難與那飽含憂傷的斑駁之手聯想起來;一個年邁老翁守著同樣年邁卻更病弱的老伴,日日編織著竹片,那是什麼樣的一幅圖畫 ?手中那柄八角竹扇越發沉重了起來。憶及多年前閱讀《敻虹詩集》,那令人難忘的詩句:

當我赤足走過風雪

你是那畫外的人

正欣賞那茫茫的景致

冬天裡,為自己擁有這樣一柄美麗的竹扇,逕自憂傷起來。會再遇見那雙辛酸之手的主人?即便遇見,再買二十把,甚至一百把,然後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