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中,吳繡味的親人相繼往生,童年印象最深刻之事,便是家中經常辦喪事!每隔幾年,家中就要搭起布篷吹吹打打一番,同村的人也免不了在背後邊搖頭、邊議論:這家人怎麼又……。
大約六歲的時候,吳繡味親眼看到祖母纏綿病榻不治往生;隔年,大哥因病往生;接著,二哥、三哥也接二連三染患重疾病逝;不多久,二姊又因意外往生,讓吳繡味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人生無常之苦。
說起來,吳繡味的父親算是「竹圍底」的知識分子,從小學漢文,對子女保護有加,但家人陸續離去的沉重打擊,及周遭環境的不斷誘惑,吳繡味的父親竟染上賭癮,輸掉大部分家產,雖然後來痛定思痛戒賭,卻使吳家的家境一蹶不振。
儘管童年記憶大多不快樂,但從小到大,看多了同村莊同年齡的兒時玩伴,常因父母賭博輸錢或利欲薰心,不得不被賣到妓女戶的事例,吳繡味心中始終認為,自己算是十分幸運的了。
父母疼愛有加
畢竟,父親對自己十分疼愛,母親也再三提醒她:哪些長輩不可親近……,那些人要小心提防……,深怕一個不小心,女兒就被誘騙到妓女戶。
為了脫離缺乏向上力量的惡劣大環境,母親及大姐鼓勵吳繡味趁早離開家鄉,到桃園中壢的成衣工廠工作,同時也學習美髮手藝,希望她習得一技之長,日後可以協助養家。
離開故鄉的吳繡味,體認唯有學識才能改變命運,於是以半工半讀方式,白天在成衣工廠工作,晚上讀夜間部,完成高中的學業。
勇氣面對考驗
二十出頭,本該是生命最陽光燦爛的時期,吳繡味的母親卻因長期在鄰近石膏製造工廠工作,吸入過多汙染粉塵而罹患尿毒症,由於當時醫療不發達,洗腎又全部要自費,徹底拖垮了家裡脆弱的經濟。
更不幸的是,隔沒多久,父親發現罹患肝癌,扛起全家生活重擔的吳繡味,不得不舉債度日。
二十三歲那年,親愛的媽媽撒手人間,隔年,父親臨終前,表示希望看到吳繡味能找到好歸宿,於是,她順從父親的安排,匆匆許配給礁溪的黃錦龍先生。所幸這一切,並沒有擊倒吳繡味,反而讓她深信:老天如此安排,必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