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燈立/文‧圖
年近知命之年的吳繡味,常將心中的苦楚,轉化為行善助人的動力,並以她特殊的美聲,去撫慰需要心靈慰藉的宜蘭地區慈善團體及失依長者。
由於吳繡味的歌聲甜美,只要是聽過她歌聲的人,都想一聽再聽,也因此,引導她從憂鬱的苦境中,重啟人生的光彩。
因緣際會與佛法結緣
二十四歲結婚後,吳繡味本本分分的一邊帶孩子,一邊協助先生經營家族的水果批發和運輸事業,日子過得還算平順。
一九八九年,吳繡味和先生騎機車經過宜蘭市中山路上的雷音寺,吳繡味一時興起,向先生提議:「這裡有一座『佛祖廟』,(蘭陽別院前身)咱來去拜拜求平安。」先生欣然同意,於是兩夫妻把摩托車停好,一同走進寺廟,受到依果法師親切接待。
吳繡味虔心請教佛法相關問題,對佛教儀典有了基本認識;回程時,吳繡味還請了一部星雲大師所著的《釋迦牟尼佛傳》回家閱讀,也因此與佛光山結下不解之緣。
《釋迦牟尼佛傳》主要是講述釋迦牟尼佛從出生到長大,捨棄了王位,出家苦修六年,後來在菩提樹下證道的故事;吳繡味讀完此書,內心感動不已,不禁心嚮往之。三年後,因緣俱足,吳繡味在桃園佛寶寺皈依星雲大師,從此在佛學薰習下一心向佛。
閒暇之時,吳繡味就去蘭陽別院擔任知賓義工,並在宜蘭縣龍潭湖畔的仁愛之家服務無依老人,行政工作方面,還擔任佛光會頭城分會祕書、佛光友愛隊隊長,逐漸養成謙卑助人的心懷。
四十五歲那年,家中經濟開始走向康莊大道之際,吳繡味的先生,卻敵不過癌病的折磨而撒手西歸。「一個人的生命,為何如此脆弱……」童年親人相繼去逝,如今再度失去親人,吳繡味精神幾乎崩潰,直呼造化弄人。
吳繡味接受親友建議,出國轉換心情,讓自己重新歸零,心境上更有了很大的改變,她決定:從今以後,重新規畫未來的人生路!
吳繡味回想,自己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現在孩子大了,應可選擇自己過好下半輩子的生活,也可完成童年未完成的歌手夢。
此後,吳繡味決定善用自己天賦的嗓音,以歌聲助人,讓孤苦無依的人得到撫慰,並為弱勢社團「發聲」。
誠心許願以歌聲助人
吳繡味很感恩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的覺方法師給予機會,讓她參與很多義工研習活動,並鼓勵她加入助貧、助老及幫助原住民的社團,把過去沒有機會一一展現的體貼耐心、樂於助人……等才華全部展露出來。
其中最特別的是,吳繡味接受法師推薦,前往高雄接受日本「全日本音樂療法聯盟」為失智症患者特別研發出來的專業音樂治療課程,加強音樂理論、實務操作、帶動演練……,並順利取得「音樂療法士」認證資格,讓具備專業「音療士」的吳繡味,日後能將美聲更駕馭自如的,唱給喜歡聽歌、需要撫慰的人聽。
除了音療服務,演唱歌仔戲一直是吳繡味最想圓的夢想。吳繡味說,宜蘭縣是台灣傳統戲劇││歌仔戲的發源地,加上父親吳友明過去曾是宜蘭縣北管子弟戲知名的小旦(鄉人常暱稱他為「阿旦明仔」)。父親的後代雖未有傳人,但吳繡味心想:我若能參與戲劇團的演出,也算是完成父親心願,為地方文化略盡棉薄心力吧。
吳繡味向蘭陽戲劇團出身的簡育琳老師,以及編劇家林紋首老師拜師學唱小旦,並加入悟遠歌劇團(由企業家李照禎董事長為推廣台灣文化所創立),除了幫忙搬道具,在專業演員演出時,更擔任幕後配唱串場曲調的義工。
很多人對吳繡味說:「妳怎麼那麼憨,都在做義工……?有時也要為生活著想才務實啊!」吳繡味說,「以後我們也會老,協助孤苦無依的長者及弱勢團體,等同是幫助自己,我反而認為人人都應該把助人當成分內的事來做才對呀。」
她確信,人生下半場,不該再以「私念」和「計較」為出發點,而是「我為人人」,最後才有可能「人人為我」嘛。
廣結善緣成小調歌后
為了增進歌唱技巧,吳繡味更到宜蘭縣救國團歌唱技巧班學習,此外,她還在羅東某藝文單位擔任畫廊經理,由於藝文單位經常會舉辦藝文活動,吳繡味多了很多演唱機會,也因此成為宜蘭地區知名的小調歌后。
舞台愈唱愈寬廣,吳繡味的演唱實力備受肯定,除了得到無比的成就感,甚至還有喜慶、宴會、晚會力邀她登台演唱,許多長輩或樂界朋友,更成為吳繡味的粉絲,令她既喜出望外又感到有些許的害羞。
她坦言,人生處處是意外,就像她從沒想過中年之後會成為畫廊的經理,並因此結交許多過去不曾接觸的文藝好友,多了許多展現歌唱才藝的平台,這是她前半生想都想不到的事。
如今,吳繡味十分樂在當下。「我的兒女都很孝順,也都很有成就,平時我日子過得很節儉,加上『一人吃飽全家飽』,根本不必煩惱太多,只要想著如何讓生活更充實,就夠了。」
命運多舛讓人更堅強
吳繡味只要有空,便經常隨慈善團體到宜蘭縣境內的偏僻鄉鎮,從事關懷及服務長者的工作,她以童真的心、婉轉歌聲為長輩服務,讓獨居長輩天天期待這位「超級美女」的歌聲。
此外,她曾在宜蘭縣政府的社服館擔任義工、蘭陽別院當義工及在仁愛之家當義工,並在住家附近的社區當「音」療天使。滿臉欣慰的吳繡味說,「施比受更有福」,當義工的人,心靈最富足!
回憶起命運多舛的過往,吳繡味認為,如果自己的歌聲真的能帶給別人快樂,撫平無助者不安的心靈,就是最大的福報。吳繡味說:「如今想來,若沒有早年那段歷練,大概今天我早就爬不起來了。」
吳繡味轉化心中的苦楚為行善助人的動力,撫平更多需要心靈慰藉的苦命人,這也使她的容顏重新獲得光采,再度看到了生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