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上海世界博覽會園區所在地,原本是一片重工業廠區,江南造船廠、南市發電廠、上海鋼鐵廠、上海港口機械廠等代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和變遷的企業曾經林立於此,煙囪高聳、起重機縱橫,但世博會的籌辦,直接改變了這一區域歷史發展的方向。
黃浦江兩岸遺存的二、三十幢不同時期的工業建築,「改頭換面」形成各種不同的展示場館和展品,上海世博約有三十公頃的場館是由老建築改建而成,廢棄的機器零件和廢料,做成了五十個大型雕塑,融合了工業和環保,透過這個創新過程,與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相輝映,也是人類舊城改建史上的一次創舉。
一百五十多年來,世博會一直是人類科技創新發明的最佳展示場。例如:蒸汽機、燈泡、電影膠捲等,都曾在歷屆世博中露臉,並影響世界,這次是世博會成立一百五十多年來首度在中國舉辦,也是台灣睽違四十年後重返世博會參展,意義非凡,預估半年展期將吸引七千萬人次參觀。
過去世博會都在已開發國家舉行,上海世博是首度由開發中國家接手。對中國來說,這是向世界證明中國崛起的好機會;對上海而言,選擇沒落窳陋的工業區當展場,其實是藉機發動城市總體改造工程,一方面把工業區翻轉為新市鎮,同時加速上海基礎建設,提前與國際接軌。
世博是一個國際性的展覽平台,參與的國家可在主題上得到廣泛的交流,展出的新奇作品也會被永久珍藏,有記錄當前社會文明與引領潮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主辦國可藉此推銷產品和科技研發成果,發展貿易和科技合作,促進經濟貿易成長。
世博主題多數緊扣最新科技成果與社會需求,從一九八二年美國諾克斯維爾世界能源博覽會後,環境保育、能源發展的議題成為世博會焦點,這次上海世博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就呈現出城市發展與環保、低碳的關聯。
上海世博園區在選址、規畫、設計、建設、營運等過程貫徹「低碳」理念,同時設置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全球先進城市低碳發展與實踐案例,台北館就躋身其中。
在世博園區,綠色低碳的城市建設隨處可見,例如平整耐用的道路,是用回收垃圾當路基,不僅提高路基承載能力,而且「變廢為寶」;在各個展館,隨處可見最新的節能科技應用,若說二十一世紀是節能減碳的世紀,就不能錯過上海世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