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芬/文.圖
人算不如天算。原本打算夏天才做涼拌茄子,沒想到我在燒煮一道魚香茄子時,一時不察而中了計,被食譜的錯誤做法給唬弄了,把茄子炒得既油又硬;本想既是「非戰之罪」,應可就此罷手,熟料江湖竟有兩派意見,鷹派主戰(重做),鴿派主和(不必重做),讓我一時好生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幸而我英明睿智,想了個兩全齊美的法子:既然我這魚香茄子是敗在茄子的燒法,那我何不就只單單來搞清楚茄子到底要怎麼燒煮,以取得漂亮的紫色外表以及軟爛綿糯的口感就好,毋須重做整道魚香茄子?我這鄉愿的方法一出,既滿足了鷹派,也尊重了鴿派,原本一觸即發的江湖紛爭便平息下來。
江湖恢復平靜之後,英明睿智的我旋即又想,既然食譜裡還有另一道茄子料理│涼拌茄子,我何不一石二鳥,就拿涼拌茄子當實驗?於是涼拌茄子臨時插隊,成為我要做的第六道菜。
【準備食材】茄子2條、芫荽(香菜)3株;烏醋2小匙、醬油膏2大匙、薑末1/2大匙、開水2小匙。
我打開冰箱,見上次做魚香茄子剩下的茄子有些乾縮,心想茄子還是重買的好,於是提著菜籃往市場走去。
奇怪哩,今天賣茄子的攤子不多,我一直走到市場快盡頭了,才看見一位阿嬤在賣。這位阿嬤說她賣的茄子是親家在宜蘭種的,今天早上才到,沒泡水,所以比較貴,別人一斤賣三十五元,她賣四十元。我問:「是按怎要泡水?」她答:「有些南部種的蔬果因為運程較遠,會為了保溼而泡水,泡水後嘛ㄟ卡重。」既然這位阿嬤的茄子品質卡好,貴一點無所謂啦,我請她秤了一斤,剛好五條。
賣茄的阿嬤隨茄附送了一小把九層塔,我問她可否換成芫荽?阿嬤說:「煮茄子哪會配芫荽?配九層塔卡對啦?」我答:「我要做涼拌茄子,食譜說要芫荽耶。」旁邊一位媽媽插話進來:「隴嘛配九層塔較多,洗一洗,擦乾,切細細就可以了。」好吧,有時婆婆媽媽的經驗是可信的,就以九層塔取代芫荽吧。
買完茄子買醬料。我想到這陣子老往松青超市跑,都忘了要光顧隔壁巷子的柑仔店,於是走進這間柑仔店,顧店的阿嬤看到我說:「阿妳不是以前都來跟我買冬粉,怎這麼久沒見妳來買?」我答:「我現在都不敢呷冬粉,聽講冬粉裡面含有某種金屬,呷了會得老人癡呆症!」她回:「黑白講,郎呷我的冬粉呷到八十幾歲攏嘛好好!不過,嗯湯在外面吃就是啦,要自己煮!」寒喧完畢,我買了一瓶工研烏醋三十元,又找到一瓶西螺名產、依古法純手工甕釀、不含防腐劑、通過國際ISO 9001及HACCP食品安全雙系統認證的大同蔭油膏,420ml才五十五元,沒想到柑仔店也有這等好貨呢。
【處理食材】熱油沖出香料油,發出愉悅的滋滋聲響
先調淋醬:取出家裡現成的嫩薑,截取一段沖淨,削皮後切成細末,調以烏醋、蔭油膏及開水,我嘗了嘗味道,嗯,濃重的鹹酸甘甜,帶著薑味的清辛,是一款不錯的淋醬。
再做香料油:把九層塔一葉葉摘下沖淨,擦乾後,一葉葉疊起來,先切成細長條,再橫切成末,然後沖進四大匙燒熱的橄欖油,熱燙的橄欖油接觸到九層塔,頓時冒出一圈圈泡沫,發出令人愉悅的滋滋聲響,我湊前一聞,哇,九層塔的香氣瞬間被熱分子激發出來,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好香啊。
至於茄子,因為我打算實驗《阿基師偷呷步》裡的方法以及網友提供的做法,兵分四路來找出理想的煮茄法,為免過早切開以致提早氧化,因此只先洗淨、擦乾。
【開始燒煮】炸、煎、燙、蒸,找出理想煮法
我將茄子分成A、B、C、D組,每組的分量均為半條,臨煮前,再去蒂頭並切成五公分小段,以不同煮法來比較其中差異:
★A組/在鍋中倒進沙拉油,燒熱至145℃ ,放入茄段,以網勺將茄段完全壓進油裡油炸四十秒取出,汆燙五十秒去油後,撈出瀝乾。
★B組/在鍋中倒入少許沙拉油,燒熱後,放進茄段煎四十秒,但不煎紫色外皮,然後汆燙五十秒去油,撈出瀝乾。我在煎時,發現茄段一下鍋,茄子的海綿組織馬上就把鍋裡的油給吸乾了,可見煎法也是挺吸油的。
★C組/在鍋中倒入少許沙拉油,燒熱後,放進茄段煎四十秒,要煎紫色外皮,不用汆燙。
★D組/不炸、不煎也不汆燙,只要切段即可,此法是食譜裡這道菜的做法。
接著,食譜說要放進鍋裡以大火蒸五至八分鐘,但我改用電鍋蒸。我將A、B、C、D組一起放進預蒸得滾燙的電鍋裡,蒸至七分鐘時,我掀開鍋蓋試茄子軟硬,覺得不夠軟,又蒸了三分鐘,三分鐘後再試軟硬,覺得可以了,取出後,依序淋上醬汁及香料油,便大功告成,收兵。
【品嘗心得】炸的最漂亮,蒸的最健康,煎的就不用啦
因為四組都淋以相同的醬汁與香料油,所以不比較滋味與香氣,只比較顏色、外形、軟爛度:
在顏色上,以油炸的A組最為漂亮,雖然從豔紫褪為藍紫,但依然有著美麗而平均的紫色;次為只用清蒸的D組,從豔紫褪為淡紫;第三為既煎切面又煎外皮的C組,淡紫與褐色並存;最差的是只煎切面的B組,已經完全變為褐色。
在外形上,只煎切面的B組最為平滑無縐紋,次為清蒸的D組、既煎切面又煎外皮的C組、油炸的A組。
在軟爛度上,以油炸的A組最為軟爛,次為清蒸的D組,再次為既煎切面又煎外皮的C組,只煎切面的B組最硬(但也至軟熟程度)。
所以,我的心得是:若要漂亮,可以A法燒煮;若要健康或省事,可採取煮法最簡單、外皮漂亮程度居次的D法,此法也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煮法;C法及B法,既不漂亮也不健康,可以棄之不用也。不知這樣的實驗結果,對大家日後在做茄子料理時,有幫助否?
(本文轉載自「高潮迭起」部落格www.wretch.cc/blog/kaochingfen)
做法:
1.在碗裡放入薑末,倒進烏醋、開水、蔭油膏拌勻,就是酸鹹甘甜的美味淋醬。
2.熱油沖進九層塔,瞬間起了泡沫,發出滋滋聲響。
3.A組入鍋油炸40秒後,撈起汆燙50分鐘去油。
4.B組以油煎40秒後,汆燙50秒去油。(茄段放下去煎沒多久,油就全被茄段吸乾)
5.A、B、C、D組第一階段處理完畢。右上為油炸的A組,左上為煎切面不煎皮的B組,右下為煎切面也煎皮的C組,左下為完全不經處理的D組。
6.將A、B、C、D組依原來的位置,擺進已預熱的電鍋蒸十分鐘。
7.蒸了十分鐘,A、B、C、D組皆已熟爛。
8.將A、B、C、D組取出,歸位進盤子裡。
9.依序淋上醬汁與香料油,即大功告成。
10.A組的顏色最漂亮,口感最軟爛,縐紋也最多。B組的口感最硬,外表全部轉為褐色。
11.C組褐紫參半,無論顏色、外形、軟爛度均列第三。D組未經煎、炸,最為健康,且外皮有著均勻的淡紫,是我認為的理想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