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具業老大寧波貝發集團,最近被美國著名文具企業sanford公司控告在美銷售的產品,侵犯其公司的「商業外觀」,因此被依違反「美國三三七條款」接受調查。
「美國三三七條款」是屬於美國當地的「行政救濟」措施,最初在美國一九三○年關稅法第三百三十七章節中出現,經多次修訂,目前的規定是「進口行為如果存在不正當競爭,且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ITC)根據美國國內企業申請進行調查」,其範圍包括著作權、商標、專利等侵權行為,以及涉及營業秘密、廣告不實等行為。
「美國三三七條款」與「反傾銷」不同,「反傾銷」針對的是價格競爭的調查,而「美國三三七條款」則是針對技術、知識產權領域的競爭調查,從意義上來說,過去,開發中國家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大多是鞋子、初級礦產品等,競爭手段僅限於價格大戰,美國自然就用反傾銷手段來對付。
而今,隨著產品逐漸從「數量出口」轉向「品質出口」,產品單價提高,美國限制產品進入的手段也隨之轉向了使用「美國三三七條款」。
「美國三三七條款」案件在美國有逐年增加趨勢,往好的方面想,這些開發中國家(包括台灣與中國)的產品已由量改向質的競爭;往壞的方向思考,一種比反傾銷更嚴厲的制裁措施「美國三三七條款」,正悄悄為美國的貿易築起了一道防禦競爭的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