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根據勵馨基金會的資料,學校教育體系扮演主要家暴通報角色,但相較社政、檢警、衛政等單位,竟只有十二分之一比例的通報量,學校的失守,是否為家暴防堵的漏洞?
「不見得每個孩子都會把家暴說出口,學校老師得多察言觀色,才能看出問題。」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監事長許永佳表示,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會主動跟老師傾訴自己受到家暴行為,有時候反而是老師發現學生臉上的擦傷或手腳瘀傷才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查知班上有家暴兒?許永佳表示,多傾聽、多觀察是首要之務。如果發現學生這陣子變得悶悶不樂或不多話,老師就可以主動關心學生,問問學生最近是否有發生什麼事。而周遭的同儕朋友,也應多提高警覺,看看身旁的同學,這陣子是不是有出現跟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有時候多一分觀察與注意,往往能幫助學生說出心裡那個本來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
對於為何內政部通報家暴案的數量會高於學校通報數,許永佳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其他家長或學生,發現班上有同學遭受到家暴時,第一時間往往都是直接打電話給內政部通報專線,包括有些老師可能也是這樣做,才會使得內政部通報數字高過於學校通報量。
然而,與其消極的事後通報,許永佳認為,積極的家暴防治才是關鍵之道。他表示,家長有需要再教育,無論是爸爸媽媽或叔叔伯伯,應該要具備反家暴的觀念,盛怒之下的出口或出手,都可能在孩子心裡,造成難以抹滅的陰影與傷害,更會因此造成親子溝通間的隔閡與鴻溝。
「隨著無體罰校園的建立,也應該催生無體罰家庭」許永佳表示,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不乖就要打,甚至覺得不打不成器,殊不知一味打罵只是衍生出更多家庭親子問題,對於箇中道理,為人父母者應該要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