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清華大學原科中心昨天與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以及日本京都大學原子爐研究所粒子輻射腫瘤治療中心,簽定合作協議書,將運用清華水池式反應器(THOR),進行「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的人體臨床研究,為頭頸部癌病患,提供治療新契機。
清大校長陳力俊說,BNCT是一種在可能範圍內「不傷及無辜」的新療法,首次臨床,將以頭頸部腫瘤末期病患為主,預計今年七、八月間開始。
北榮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說,頭頸腫瘤是國內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傳統治療後,復發的頭頸部腫瘤病患多數癒後不良,但歐盟及日本研究報導顯示,BNCT對復發的頭頸部腫瘤治療,已有相當成就,治癒率明顯提高。
使用BNCT療法,首先給癌症患者施打硼│10藥物,它會在腫瘤處累積,又有快速與中子結合特性,當中子束打入腫瘤處,硼與中子快速結合,並產生阿爾法粒子,可以殺死癌細胞,由於目標明確,其他正常細胞受傷害的情況便降到最低。
清大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頭頸部腫瘤BNCT臨床治療研究計畫」已經衛生署審查核可,新竹馬偕醫院也同意就近支援,BNCT研究進入臨床階段,是國內首次進行的重粒子癌病治療臨床研究,也是全球第八座擁有BNCT設施的大學之一,THOR的中子束品質,經國際專家驗證,適合做人體治療。